南网新能院:厚植科创产品生态,锻造创新发展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5:1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5: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能源电力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关键时期,南网产业发展集团所属南方电网新能设计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新能院”)的科创实践正持续释放显著社会价值。通过一系列科创产品与服务的落地,公司不仅为南方电网输变电核心业务提供坚实支撑,更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优化社会能源结构、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激发公众科学探索热情等方面贡献突出,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成果转化的广泛落地,到创新产品的社会应用,南网新能院的社会价值效能日益凸显。目前,公司已与超过10个单位建立成果转化合作关系,完成超50项科技成果转化许可,29项创新产品在科创专区上架,其中7项为自研产品。在市场开拓中,依托 “产品 + 服务” 集成解决方案,将高精度地下电缆探测装置等创新产品与工程服务深度融合,让技术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效能。全域营销策略更让科创成果走进大众视野——第八届亚洲电力电工暨数字电网展览会上,多项储能领域创新产品吸引国内外关注;佛山石肯中学的科普活动中,钛合金螺栓、相变材料等产品的展示,激发了青少年对电力科技的探索热情,展现了企业在科普教育与社会责任担当上的积极作为。

构建全周期标准化体系,筑牢成果转化基石

社会价值的持续释放,离不开完善制度体系的支撑。南网新能院从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入手,构建了一套贯穿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研究院系统编制了《科技成果转化作业指导书》《科创产品生产供应业务指导书》等四项核心制度,清晰界定流程、节点与责任,提升转化效率;严格规范供应商引入、生产品控到物流交付全链条,确保产品质量;建立需求导向的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系统规范销售、采购、仓储等环节,为产品合规入市扫清障碍。这套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如同为科创成果铺设了一条从实验室通向市场的“高速路”,有力保障了创新价值的有效实现,为创新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深耕市场驱动机制,打造多元产品矩阵

紧扣市场需求的创新,是社会价值落地的关键。南网新能院摒弃 “闭门造车” 式研发,将 “用户导向、场景驱动” 贯穿创新全过程,通过市场驱动的需求洞察机制与 “拳头产品 + 代表作” 双轨战略,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产品矩阵。

公司灵活调动人力资源,鼓励研发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推动职创项目转化为有持续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在产品布局上,聚焦电缆运营优化、光储运营优化等核心方向,打造赫兹系列 “拳头产品”,同时推进电化学储能液氮消防灭火系统等前沿项目。其中,工商侧储能灭火装置首创 “灭火剂 + 消防水” 双重灭火策略,将火情误报率降低90%以上,填补行业安全防控空白;用户侧储能现货交易终端在中山大洋电机用户侧储能电站试调控表现优异,填补用户侧储能参与现货市场调控技术空白。

此外,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协同创新联盟,电力液氮消防实验室与地下空间联合实验室的落地,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储能产业生态圈与地下空间探测产业赛道形成,助力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搭建精益孵化平台,加速研发与市场对接

南网新能院通过成立创新孵化工作室与推行市场导向的孵化流程,为科创项目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流程支持,缩短研发与市场距离。

创新孵化工作室为项目团队提供研发与测试加工硬件刚需,通过入孵项目征集、遴选与培育,推动一批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快速推进。工作室利用离岗孵化政策聚集高端人才,为研发人才梯队建设创造条件。在孵化流程上,坚持市场导向,要求孵化项目具备明确市场价值与商业化前景,研发初期即与目标客户沟通反馈,确保产品精准匹配需求。差异化资源对接模式与完善激励机制,更激发团队创新热情,让更多优质项目从 “实验室” 走向 “市场”,加速社会价值转化。

如今,南网新能院已累计取得7项专利授权、34项专利受理,2025年职创项目数量较去年增长5.5倍,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未来,随着更多科创产品落地应用,公司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中,为社会提供更安全、高效、绿色的能源电力服务,持续书写社会价值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