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标准物质研制为环保精准治理锻造“微观标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6: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8月15日)到来之际,我国环保事业持续向纵深挺进。环境颗粒物的精准计量,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基础,直接关系到排放监控和治理成效的科学评估。面对这一挑战,我国科学家迎难而上,在颗粒物标准物质研制这一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锻造出环境监测不可或缺的“基准标尺”,为精准治污奠定了坚实科学基石。

过去,传统颗粒物监测长期笼罩在“量值迷雾”之中。因缺乏统一、权威的基准物质进行仪器校准,不同设备间的监测数据可比性差,犹如“各说各话”,严重制约了对污染状况的准确判断与治理措施的精准施策。颗粒物标准物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环境计量迈入可溯源、高一致性的新纪元。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国家计量体系的重要技术力量,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该院在颗粒物研究方向持续发力,成功研制并获批33种颗粒物粒度国家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覆盖了从大气颗粒物到生物荧光颗粒物等关键监测对象,有效解决了国家在大气环境监测、生物气溶胶检测等领域对颗粒物监测仪器进行量值溯源传递、性能验证与评价的迫切技术需求。

当前,我国颗粒物标准物质体系已覆盖环境颗粒物监测仪器校准需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量值溯源链条。它们不仅为遍布全国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以及科研实验室的各类颗粒物分析仪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校准基准,确保了监测数据“源头”的准确可靠;更如同构筑起一面无形的科技盾牌,通过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守护着城市环境卫生与气溶胶生物安全。这一系列核心计量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不可或缺的科技“压舱石”

(本文采写得到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支持)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