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袋子“慧”升级,锁住鲜烟焕金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6 16:2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6 16: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油绿的烟叶上,烟农老李和乡亲们已经忙碌起来。看着刚采下鲜嫩饱满的烟叶,老李心里却总悬着一块石头:“这好叶子,可别在路上又给糟蹋了!”

曾几何时,从烟田到烤房这段短短的路途,成了烟叶品质的“滑铁卢”——粗硬的旧麻袋里,鲜叶相互挤压摩擦,待到送入烤房,一道道刺眼的褐色“青痕”便如疤痕般烙在叶片上,等级、价格应声而落,一年的心血仿佛在颠簸中悄悄“溜走”。

“青痕”之痛:能量流失的隐秘缺口

以前运输鲜烟,用的都是普通塑料编织袋,烟叶往里面一塞,堆得像小山似的,再用绳子使劲一勒。袋里密不透风,烟叶闷在里头“喘不上气”,一来二去就捂出了水,等到烘烤时,这些“受了委屈”的烟叶就会留下一片片青痕,卖不上价不说,还白费了烟农们的辛苦。

“有时候一车烟拉到烤房,掀开袋子就能闻到一股闷味儿,心里就咯噔一下 —— 这趟又白忙活了。”技术员刘才奎想起以前的场景,无奈地摇摇头。

据悉,传统粗麻袋运输方式,因其材质粗糙、内部缺乏科学缓冲与分隔,成为鲜烟叶的“隐形杀手”。烟叶在运输途中剧烈摩擦、挤压,娇嫩的叶肉细胞受损,汁液渗出。在后续高温烘烤环节,这些微小损伤迅速氧化褐变,形成难以消除的“青痕”。这不仅破坏烟叶外观的均匀油润,更导致内在香气物质受损、刺激感增加,烟叶价值大打折扣。运输环节不当造成的烘烤青痕问题,曾使烟叶等级平均下降1-2档,直接蚕食烟农15%-30%的收益。每一次颠簸,都是真金白银的流失。

图为烟农使用鲜烟包装袋运输采后烟叶

破局探索:鲜烟包装袋的科学角逐

如何堵住这“能量”流失的缺口?一场围绕鲜烟包装袋的科技攻关悄然启动。

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经过反复调研与探究,在去年原有的包装袋的基础上进行小改造。

其创新之处在于材质与结构的双优化,除选用柔韧且透气的环保复合材料,显著减少叶片摩擦外,新的鲜烟包装袋外部设置两个环扣,有效分散包装压力,减少因力量分散不匀导致的鲜烟结构受损,为娇嫩的叶片筑起一道“能量守护网”。——每一次“轻拿轻放”,都是对烟叶完整性的悉心守护。

“你看这烤出来的烟叶,金黄金黄的,哪还有以前那些扎眼的青痕?” 在烟田里,烟农刘宗明捧着刚出炉的烟叶笑得合不拢嘴。

谁能想到,困扰烟农们多年的烘烤青痕难题,竟被一个不起眼的鲜烟包装袋给解决了!

今年啊,县烟草局搞了场“小革命”,通过改造运输用的鲜烟包装袋,让烟叶在烘烤前就“攒足了劲儿”,不仅青痕少了,品质还往上蹿了一大截。这小小的改造,没有复杂的技术,却找准了生产中的 “堵点”,用最实在的办法解决了大问题。

图为使用升级后的鲜烟包装袋采烤

金叶生辉:小智慧照亮好“钱”景

这场围绕鲜烟包装袋的“能量保卫战”,看似只是生产链条中一个细微环节的改造,却生动诠释了“小切口撬动大效益”的智慧。

现如今,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已在核心烟区进行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新型包装袋的效果令人欣喜。

烟叶入烤前的物理损伤率显著下降,因运输挤压导致的青痕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经烘烤后,烟叶色泽更加均匀,油润度显著提升,上等烟比例大幅增加。

烟农老刘算了一笔账:“今年用了新袋子,青筋烟少了,卖相好,等级上去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卖烟的钱估计足够我添置一台新农机了!”小小包装袋的革新,转化成烟农口袋里实实在在的增收能量。

图为烟农烤烟丰收时场景

当一片片得到悉心呵护的鲜叶,在烤房中完美转化,绽放出醇厚的金色光芒,烟农们舒展的笑颜,便是对这场“慧”选优“袋”最温暖、最有力的肯定。不让点滴能量在颠簸中溜走,不让丰收的成色因细节折损,不让每一份辛劳在无形中损耗——这袋中乾坤,正为田野上的丰收画卷,添上更鲜亮、更醇厚的金色。(图片由王方玲、何永勇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