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木卡姆恋歌唱响文化传承

一部木卡姆恋歌唱响文化传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5 12: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新疆乌鲁木齐8月5日电 8月4日,由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主演的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剧场精彩上演。这部以“抢救十二木卡姆”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歌剧,不仅艺术再现了非遗保护的动人史诗,更让古老的民族乐曲在当代舞台上焕发耀眼光芒。

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鞠秀琦 摄

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口头相传的木卡姆面临失传的危机,民族音乐学家万桐书受中央音乐学院委派来到新疆进行“十二木卡姆”抢救性保护工作,用最原始的钢丝录音机记录下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全曲长达19小时,收录乐曲340首,歌词2990行。400多年的十二木卡姆之魂,终于在新中国得到了完整的记录。他们抢救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一个民族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彰显了国家对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巨大投入。

“十二木卡姆”抢救性保护工作。鞠秀琦 摄

该剧也是新疆第一部以木卡姆艺术与当代AI技术及数字媒体结合的歌剧,通过智能技术跨越时空,重现当年种种场景:技术落后的焦急、记录得到新突破的喜悦、聆听木卡姆的沉醉。展现历史线的同时巧妙穿插现代学者对木卡姆的研究与传承故事,展现这份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生生不息,凸显了“守护与传承”的永恒主题。

与AI技术结合。鞠秀琦 摄

舞台上山脉背景辽阔苍茫,正如歌剧中刚刚来到新疆的万桐书感慨道:“这旅途就像五线谱,树是音符,河是音符,这新疆的大好河山都是音符!”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壁画装饰,为音乐史诗提供了极具西域风情的视觉呈现。舞台上民间艺人吐尔迪·阿洪弹奏萨塔尔琴,唱起一段段木卡姆片段,为歌剧打造注入民族之魂的听觉盛宴。

万桐书和妻子。鞠秀琦 摄

“音乐太有力量了!感觉灵魂都在跟着鼓点震颤。”现场观众感慨道,“这部歌剧让我真正理解了木卡姆为什么被称为‘活着的史诗’,它需要我们一代代传唱下去。”

当万桐书们用生命守护的文化基因,在今天被更年轻的面孔、更前沿的方式薪火相传,这部歌剧便超越了舞台本身,成为一曲响彻天山南北、激励世代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嘹亮恋歌。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鞠秀琦)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