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引领区,水、风、光、地热、储能“五子登科”格局加快形成,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传统农牧业向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新型产业的重大转型。昔日荒漠面积达674平方公里的塔拉滩,实现了“风吹石头跑”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华丽转身。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并为青海擘画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发展蓝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最管用的“金钥匙”。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与此同时,包括青海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生态本底脆弱、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回答好的课题。海南州地处三江源、青海湖、黄河流域三大重点生态圈,怎样正确处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之间的关系,关乎自身更关乎全局。作为我国目前唯一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民族自治州,海南州的探索具有样本意义。
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谋划和推动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认识论、方法论。海南州以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的站位,守牢生态保护边界,选准高质量发展赛道,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清洁能源强州、农牧业稳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近5年来最好成绩,较好实现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多重目标。海南州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展思路对了,一些此前看似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可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长板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海南州抓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但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客观上看,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仍面临诸多瓶颈,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还不匹配,科技创新供给存在不足。面向未来,海南州要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创新,强化产业“四地”和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进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因此海南州的产业攀“高”之路尤为不易。以“绿”为底,向“新”发力,既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更当有稳扎稳打的定力,以更多实实在在的探索实践,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