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电力负荷也持续走高,屡创新高。 用电需求超出往年,电力供应如何平稳迎峰度夏,来看总台记者在江苏的调研。
7月以来,江苏气温持续攀升,在电力调度大厅记者看到,用电负荷已连续3次创历史新高。
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 仇晨光: 7月3日首次突破1.5亿千瓦,到了7月7日,已经到达了1.528亿(千瓦)的水平,这个用电负荷比去年要高出了575万千瓦的负荷量。
仇晨光告诉记者,今年的用电负荷最高峰比去年同期早了20多天,并一直维持在1.4亿千瓦以上的高水平。到底是哪些行业拉高了用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持续性高温让很多居民家中的空调开得时间更长、温度调得更低。
温度调得更低,加大了用电负荷。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今年火爆的“苏超”,让室外的降温需求大幅增加,制冰企业用电量也在上涨。在江苏一家大型制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只有10个冰池投入生产,今年全部12个冰池已经满负荷运转。每天产冰量有600吨左右。
除了空调等降温负荷,互联网数据服务业也是用电增长的大头。在江苏最大的算力中心,记者看到这里新上了5个算力厂房,算力规模已经比年初翻了一番,用电量也大幅攀升。
不只是算力规模增加了,记者还发现,很多新上的数据企业已经把风冷设备换成了制冷效果更好的液冷设备,也进一步提升了用电需求。
电网的尖峰时刻 怎么过?
往年迎峰度夏期间,很多地方的企业都要配合开展错峰用电,实现电网供需平衡。 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今年很多企业并没有接到调整生产计划的通知,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常州的一家电池生产企业,尽管在用电高峰,但产线正在正常生产,并未受到高温影响。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迎峰度夏之前,他们提前排好了错峰用电的计划表,但今年这个表并没有执行。企业从容生产的同时,记者在电力调度大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此时,电力调度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的是新型储能集中调用,5分钟内就释放了700万千瓦的电力。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超过9100万千瓦,是5年前的24倍。新型储能规模的快速增长,让电网应对尖峰时刻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不仅在江苏,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10余个省份都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最大调用新型储能功率超4400万千瓦,新型储能的电力保供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此外,今年,我国还加大跨省跨区输电能力的建设,陇电入鲁、疆电入渝等工程建成投产,前六个月,全国跨省跨区交易电量达到6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新能源发电持续提升 如何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6亿千瓦,成为我国发电装机的第一大电源。 迎峰度夏期间,如何让新能源更好地发力,继续来看记者的调研。
在江苏溧阳的一个工业园区,记者看到园区屋顶、路面上方等处全部布满了光伏板,它们在迎峰度夏期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这张负荷曲线图上,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
电网只供了4100多千瓦的电,但园区企业却用了6500多千瓦,这中间相差了近三分之一,这部分用电需求的缺口是怎么补上的?李杰带着记者在园区里找到了答案。
在这个工业园区,安装的分布式光伏达到了6万千瓦,通过微电网就能将这些新能源在园区内消纳,利用率超过了95%。
如今,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如何更好平衡新能源的波动性,保证电力稳定供应?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今年,煤电企业参与电网动态平衡的程度更深。在南京一家热电厂,记者看到,此时2号发电机组的出力只有25万千瓦,而满发时可以达到60万千瓦。
崔德永告诉记者,这种调整幅度,在以往是很难看到的。白天风光充足的时候,新能源发电处于高位,煤电就主动“让出”空间。而在夜间,煤电则开足马力、稳发满发,弥补新能源发电的不足。而从全国看,上半年,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5.2%,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新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在电力供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