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WAIC:北方算网首秀城市AI基础设施运营“北京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8 16: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8 16: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AI从实验室冲向千行百业,城市级AI基础设施应如何高效运行来“接住”这场技术海啸?

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盛大启幕,全球AI创新的目光聚焦于此,共同解码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北方算网首次在WAIC亮相,展出以“联调运用”为核心的城市级AI基础设施运营“北京模式”,详细拆解AI生产力背后的底层逻辑。

以北京三大算力平台为公共服务底座

在全球AI竞赛的坐标系里,北京被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由此,一套运行高效、承接创新的城市级AI基础设施体系至关重要。北方算网是北京市三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的承建单位。基于前期实践经验,在此次WAIC期间,北方算网集中展示了涵盖“联算力”“调算力”“运算力”“用算力”等关键环节的业务布局,各环节相互协同、有机统一,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市级AI 基础设施运营生态。

在“联算力”方面,北方算网依托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对社会各类算力资源进行统一标识和解析,建立了算力资源连接的统一标准。

众所周知,算力资源“孤岛”现象一度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算力难以实现高效协同,甚至拖慢了行业创新速度。北方算网通过标识编码、标识注册、解析引擎、路由优化等,使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互联互通,为城市算力资源的规模化整合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今年上半年,北方算网已完成了算力标识实例数量8.35万个。

在“调算力”方面,北方算网依托北京市算力运行服务平台和北京市算力监测调度平台,结合算力并网和算网大脑,实现了对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以及精准的使用计费,让算力能够像水电一样,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高效调配。无论是大型企业的大规模 AI 训练任务,还是中小企业的日常算力需求,都能得到精准满足。同时,精准的计费模式让用户对算力使用成本一目了然,极大地提升了算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建设城市算力网 让算力即取即用

在算力产业中,算力、网络往往是有机整体,网络的时延、成本、可靠性都会影响算力使用。 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顶层设计出炉,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城市算力网建设。北方算网积极推动北京市 1ms 城市算力网建设,并联合各大电信运营商企业开通京津冀蒙5ms区域算力网,这也成为“运算力”布局的重要部分。

其中,北京1ms城市算力网正在建设400G-1600G北京算力中心高速直连网试验网,通过“一网连多算、一线入多算”,连接北京市智算中心及近京区域智算中心,从而形成一体化高质量、高速率、低成本的算力网络体系,为北京用户提供普惠算力服务。

北方算网已启动北京1ms城市算力网试验网组网工作,预计2026-2027年,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推动区域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落实北京市政策部署及政府主管部门交付的任务。

此外,北方算网还能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智算托管云专网和跨域上云专线等服务。

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 AI落地无障碍

随着AI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爆发和政策驱动,AI已从“技术秀场”逐步走向“工业化”落地。为此,北方算网在“用算力”方面重磅展示了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北电云平台最新上线版本,可提供从算力调用、模型训练与推理、到MaaS服务的全流程支持。平台采用一云多态、按需赋能的架构,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等多种服务形态,内置主流AI框架与工具链,支持灵活部署,广泛适配高校科研、产业应用及大模型私域部署等多样化场目前,北电云平台已汇集超100个公开数据集和千卡集群。

与此同时,北方算网还首次展示了在工业、能源等领域多个AI+解决方案。以某能源集团为例,该集团承担燃气保供重任,在推进智能巡检等场景建设时,受传统 IT 资源分散、性能不足等制约,需部署本地化 AI 算力平台。北电云以私有化部署方式构建了智算服务器集群、算力池化平台 ,搭配 AI 开发平台与可视化运维中心,实现 “集群部署 + 平台搭建 + 运维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建成后,可实现计算效率提升400% ,业务上线效率提升100%,硬件成本投入减少70% 、时间成本减少80%。

北方算网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时晓东表示,未来,公司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结合的方式,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用户以支持开源大模型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端到端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助力北京市培育更多未来的“小巨人”;通过“联调运用”的北京模式,为全国各地提供可复制的样本,共同推进AI普惠平权。(图片由北方算网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