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组建师生团队,成立“绿野智巡”突击队,于7月中旬赴黎家塘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志斌、学生党支部书记陈慧椅、学生党支部委员余露老师以及突击队队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绿野智巡”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广东省广州市钟落潭镇黎家塘村,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普活动,并围绕 “绿美广东”“广州传统村落” 等主题开展调研,为该传统村落的农业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注入双重活力。
据了解,黎家塘村水稻种植散户占比高,长期受病虫害高发问题困扰,传统防治手段成本高且存在农药残留风险。“绿野智巡” 突击队带来的“挑战杯” 省赛一等奖作品—AI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系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活动期间,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多场 “田间课堂”,向农户们演示如何利用 AI 水稻医生进行病虫害识别。农户拍摄水稻病虫害照片后,系统可快速分析并给出防治建议,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精准度。
此外,“绿野智巡” 队在黎家塘村开展调研活动,队员们围绕 “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 及 “广州传统村落” 等主题,与村民进行深入交流。走访中,队员们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了解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下,黎家塘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队员们将 AI 赋能水稻病虫害识别的科普知识融入交流,向村民介绍这一新技术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黎家塘村这一文化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绿野智巡” 突击队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古村落信息留存与管理的思路。队员们计划通过 AI 技术对古村落的建筑风貌、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录入,建立起全面的古村落信息数据库。这一举措能精准记录古村落的原始状态,为村落的修缮保护、文化传承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便于后续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座传统村落。村民们对这一想法表示出浓厚兴趣,认为这是保护古村落的创新方式。
“绿野智巡” 突击队与黎家塘村开展深度合作,优化防治技术流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 “AI + 农业” 模式。这种校地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使科研成果切实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也为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奠定了合作基础。
此次活动中,“绿野智巡” 突击队不仅为农户带来先进技术,还培养了一批 “智慧农业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将在村内继续推广 AI 水稻病虫害识别技术,带动更多农户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在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方面,队员们也向村民普及相关知识,鼓励村民参与到信息收集与录入的辅助工作中。
通过系列活动,黎家塘村农户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效益。AI 赋能水稻病虫害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同时提升了农产品质量。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古村落信息录入方面的探索,也让村民看到了古村落保护的新路
“绿野智巡” 突击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赋能农业与文化生态保护并行的重要性。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黎家塘村发展,进一步推进 AI 技术在农业和古村落保护中的应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文化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图片由余露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