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四川农业大学何思妤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率先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瓶颈,创造性打造“韧性思政”育人体系,为涉农高校铸魂育人工程注入强大韧性与时代活力。
育人体系以理念革新为突破口。该团队立足农业高校使命,将生态韧性理论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创新实施“一核四化”育人路径——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引擎,通过打造“农耕文化+红绿相融”特色课程体系、破除资源边界实现无界化协同、运用VR技术构建数智化课堂、建立多元主体融通机制,全面激活育人效能。田间地头的沉浸式教学、虚实相生的智慧课堂、跨领域专家联袂授课等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更接“三农”地气、更具时代张力。
(教学团队举办首届四川农业大学“三农”理论课件制作大赛)
改革显著淬炼出育人“真功夫”。在“韧性思政”改革中,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教学竞赛最高奖等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系列特色教材成为全国涉农高校育人范本;“强政治、铸农魂、厚情怀、勇担当”的育人特质深深融入学子血脉,每年近万名学生奔赴乡村开展实践服务,毕业生扎根基层比例领跑全省,一批批“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田野乡间绽放青春。教学团队的改革成果入选省级教育质量提升精品项目。
(教学团队学生在乡村开展社会实践)
体系创新催生广泛示范效应。“韧性思政”经验在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特色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平台辐射全国学子;思政教育专家、涉农企业负责人、涉农部门干部对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实践成果获中央主流媒体深度聚焦。
四川农大教学团队以体系之“韧”应答时代之“问”,用思想之“强”筑牢兴农之“基”。这项贯穿育人全程的改革实践,不仅重塑了涉农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态,更在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林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中,刻下了鲜明的川农印记。(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 冯义强、黄岑玥、易恩文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