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净源科技团队:中国创新LDH净水剂让印染废水“由浊转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14: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14: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重庆普绿斯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车间,一池墨绿色的浊流经新型净水剂处理后,竟奇迹般化为清流。现场工程师轻点控制面板,大屏幕实时显示数据: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97.3%,色度脱除率大于95%,重金属含量归零。“过去处理一吨水成本超20元,如今不到0.6元!”工程师激动地说。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净源科技团队研发的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基净水剂,为印染废水治理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中国方案”。

一、直面“工业顽疾”,破题印染治污困局

印染产业支撑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命脉,但其废水成分复杂——高浓度染料、重金属、有机毒物交织,传统工艺难以兼顾效率与经济性。以江苏为例,某工业园区每日排放4800吨印染废水,虽经多级处理,回用率仍不足30%。净源科技团队负责人陶圣溶坦言:“印染废水色度深、毒性大,常规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且成本居高不下,成为行业‘卡脖子’难题。”

二、LDH材料:分子级“智能捕手”精准锁毒

净源科技的突破性创新,在于将LDH材料从实验室推向工程实践。这种层状结构材料如同“智能渔网”,其层板金属离子与层间阴离子可定向调控,精准捕获特定污染物,通过盐酸活化方式、异质复合方式和化学螯合分别提高阳离子吸附效率、阳离子吸附效率、中性粒子吸附效率。

盐酸活化流程

异质复合流程

螯合物示意图

团队独创的使用CDI技术构成“吸附——电场”协同体系,更使材料性能飞跃——盐分脱出率达60%,COD去除率区间提升为90-97.5%,色度去除率达95.5%。CDI技术吨水处理能耗仅为0.1-0.3kWh/m3,可降低运行成本,且可处理高盐废水等其他污染物,可与LDH基净水剂形成优势互补。

三、产学研融合,技术落地惠泽千企

技术突破源于“高校+企业+学生”的创新生态。重庆邮电大学提供研发基地,净源科技团队整合吸附废弃物资源,开发低成本合成路径,应用记忆效应再生LDH,废物再生利用,重新用于污水处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且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碧水清流背后的青年力量

“00后”学生陶圣溶是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她是信息显示与材料物理创新团队成员,参与“高离子吸附材料的设计雨研制”项目,担任物理协会会长、纳米材料协会策划部部长,带动团队其他成员攻坚克难、潜心专研。这种青年科创力量,正推动技术持续迭代,也是新LDH基净水剂产品成功研发的主要力量!

团队成员进行“吸附-电场”协同实验

从实验室的烧杯到工厂的蓄水池,净源科技团队以一片片纳米级LDH材料,编织出清水长流的绿色未来。正如团队负责人陶圣溶所言:“让技术从论文走向大地,才是我们净源科技团队的终极使命。”此刻,在长江畔的印染车间里,汩汩清流正诉说着中国创新的力量……(图片由重庆邮电大学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