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高不高,关系到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期待各金融机构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现实关切,于细微之处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以“微实事”托举起“大民生”。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金融行业提升服务适老化水平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17亿,占比达到15.4%。按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指导意见》明确了6方面任务,提出了20项举措。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金融发展成果,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赋予金融机构的重大使命。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在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现有适老化服务设施无论是在投入规模、设施数量方面,还是在适老化服务质效方面,仍难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显然,《指导意见》的发布正当其时,它与民政部等2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相辅相成,将产生联动效应。
无论是优化传统服务方式,用好智能科技成果,丰富适老化产品和服务,还是强化行为管理,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形成多方合力,《指导意见》明确的每一方面任务都关联着适老化改造实际,具有现实针对性。不断优化现金服务、优化手机APP服务流程和功能、加大适老金融产品供给……《指导意见》提出的众多举措细节拉满,可操作性强,这也有利于政策的顺利落地。
需要强调的是,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不仅是为了有效促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也是为了更好保护老年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心金融消费环境。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市场高发、频发的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骗局,《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提升适老化服务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强化风险防范与提示。斩断伸向老年人的诈骗黑手,金融机构责无旁贷,需守好第一道关。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高不高,关系到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期待各金融机构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现实关切,于细微之处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以“微实事”托举起“大民生”。(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莫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