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悄然发生的班组“变革”

来源:鲁网    2024-10-25 14:38
来源: 鲁网
2024-10-25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来,一场班组的“大变革”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动力车间悄然发生。

在这次历时一年的变革中,车间打破班组边界,使专业化生产班组转变为综合型生产班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变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脚步丈量车间

“小许、小段,你们忙着去哪里?”

“我们要去各个点看一下。”

他们是动力车间生产乙班的作业长许湛文与工段管理员段剑华。在班组变革前,他们分别是电梯班作业长与综合管理班工段管理员。此次变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班组变革后,车间生产乙班现场自此多了一对脚步匆匆的身影。  

为尽快熟悉班组所有设备,从班组建成开始,他们就到各个岗位了解学习相关的知识。

动力车间站点较多,设备类型之间少有关联。从设备原理到操作流程,他们都仔细和各个站点的师傅们学习,在弄清设备原理、每一根管道的走向作用、每一步设备的操作、设备的异常处理后,又将操作相关步骤要求,形成让人通俗易懂的步骤文件,以便于后续人员的轮岗学习操作。

不仅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同师傅们一起工作,无论哪里的设备出现异常,总是第一个跑到现场与师傅一同解决,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与师傅们一同解决设备的“疑难杂症”……

走出“舒适圈” 开启“新大陆”

“倪师傅,等一等,这个操作应该怎么做?”

“小宇师傅,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这是班组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在如今的班组内已经实实在在地“具象化”了。

综合型生产班组的建立,使得车间“一岗多能”的培养学习更加便利,大家相互去到彼此的岗位进行学习,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呈现出“你是我师傅,我也是你师傅”的有趣现象。

就是在这样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开启了班组内的“新大陆”,曾经只熟悉本岗位知识的员工们,如今纷纷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以不断互动交流为各站点改进提供更多可能性。

这样的氛围下,不仅带来班组成员们专业技术方面的提升,更拉近各个独立站点间的距离,让大家更加了解彼此,也让需要相互配合的站点间更加默契。

除此之外,班组在一年内出现多个可以操作多个站点设备的“全能型”人才。在班组人员调度紧张的时候,班组成员们可以灵活地切换岗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车间正常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如今班组内的每个成员不仅是授业者,更是学习者。

让“新”车间更有“心”

在动力车间,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于生产乙班,各个岗位上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在变革的时间里,车间通过各种各样的举措,培养了一批综合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一岗多能”的管理、维修、操作人员。

在班组人员融合流通的背景下,以前各个岗位的人将原岗位的经验也带入到各个新岗位,各种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使得各个站点的设备都迎来新的改变,为动力车间安全保供提供坚实力量。

车间的“新”,“新”的是更加全能的团队成员、“新”的是更加完备的保供体系、“新”的是一个个更加积极向上互相学习的面孔。在如此之多的“新”中,让我感触最深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班组的互相融合,让各个岗位的走到了一起,让彼此间更加的熟悉,拉近了我们内心的距离。

在这个充满“新”意和“心”意的车间里,我们将继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将这个动力“新”车间建设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家庭。(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文/图 倪宏)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