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社科界举办年会论坛 赓续嘉庚精神

厦门社科界举办年会论坛 赓续嘉庚精神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28 1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缅怀嘉庚先生卓越贡献,赓续传承嘉庚精神,8月24日,厦门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坛在嘉庚故里集美举办。

据悉,此次论坛围绕“‘致敬嘉庚·春风化雨’——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主题,邀请相关领域80余位专家学者交流经验、碰撞观点,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教育强国、文化兴盛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学术年会由华侨大学哲社学院副院长、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支持。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永松表示,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更是“嘉庚精神”的领航基地,“嘉庚精神”中的爱国理想、乐于奉献的品质与抱诚守真的精神,是值得后人不断传颂与学习的优秀精神品质。面对当下世界格局,深入挖掘“嘉庚精神”中的宝贵财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国则从“嘉庚文化的三个层次”着眼,引经据典,分别从家庭、社会、国家第三个层次阐述嘉庚先生的文化精神,讲述了从“嘉庚精神”到“嘉庚学”再到“嘉庚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嘉庚文化”对于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当代价值。他表示,陈嘉庚先生一生无私奉献、乐业兴学,留下了令人敬仰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更多后人去继承、弘扬,令“嘉庚文化”焕发更夺目的时代光彩。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社科处处长师薛秀军分享了自己近期的研讨课题《“嘉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文化价值》。他分析了“嘉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认为弘扬“嘉庚精神”,有助于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助力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少涵以《释“南强”——兼谈嘉庚先生的君子精神》为题作分享。他从嘉庚先生的办学经历讲起,见微知著地阐释了“南方之强”精神与陈嘉庚先生君子精神的共鸣与联系,重温那个年代背景下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与光辉爱国色彩的嘉庚精神,以及其为后世后人树立的优秀道德典范。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东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林安梧围绕《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与“世界大同”》进行演讲。他结合自身生于福建长于台湾的经历,指出了“孝悌慈”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最重要因素,嘉庚精神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共同体精神,是“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道德实践。

在稍后举办的圆桌分享会上,现场6名嘉宾还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生活实际,分享了“嘉庚精神”对于他们的深刻影响,阐释了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扬与探索“嘉庚精神”的时代意义。

现场还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追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善行伟业。厦门市朗诵学会带来朗诵节目《永不离开的陈嘉庚》,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厦门市亚圣艺术团带来南音表演《嘉庚颂》,述说嘉庚精神,讲述嘉庚故事。

此次论坛由厦门市社科联、厦门市社科院指导,厦门市集美区社科联主办,福建省孟子书院、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中心承办,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北京孟子书院、民建集美基层委、厦门市集美区诚信促进会、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邹城儒商商会协办。

年会活动开始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彭鹭支持;北京孟子书院理事长、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孟小红现场接受厦门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古代素有“四大贤母”的典故传承,特别是“孟母教子”的案列传播了两千多年,陈嘉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侨领、实业家,他的成就同样离不开母亲的教诲。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强国,而孟子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和“春风化雨”,在嘉庚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