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县:金秋烟叶香,烟农丰收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20 10:1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20 10: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走进湖北房县土城镇黄泥沟村,广袤的烟田一片“金黄”,烤房前忙碌的身影,一阵清甜香扑面而来。眼下正是烟叶采收、烘烤的黄金时节,烟田里、烤房群中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土城镇坐落于群山深处,因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湿润,光照适宜,土壤肥沃,发展烤烟产业由来已久。这里多个村落都以烤烟为经济支柱,支持全家的吃穿用行。

“目前已经烤五炉了,效果非常不错,烘烤出来的烟叶非常漂亮,色泽匀称鲜亮,坏烟特别少,真的是非常感谢我们的烟叶技术员,每天都过来查看烟叶烘烤情况,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看着新鲜出炉的烤烟,土城镇黄泥沟村60岁的烟农胡天成高兴的说到,他种植烤烟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他的烤房前,工人们正集中火力,将源源不断运来的烟叶,组织人手进行分拣、筛选、绑杆、装炕。

烟叶产业是土城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烟叶产业发展的大好政策,抢抓机遇,紧扣夯基础、强培训、提技能、稳产量的目标,厚植烟叶产业优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每年主要务工就是在村里,帮助烟农开展大田采收,收购的时候去站点帮忙分级,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能务工增加一部分收入,心里面还是很满足的”在烤烟田地里,正在忙着分拣烟叶的分级队员吴作莲高兴的说道。土城镇烤烟产业的稳定发展,为许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临时就业的机会,各个村的烟叶种植大户,每户每天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有的可达20余名,从育苗、移栽、管护、采烤等各个环节算下来每人可以整年都在当地务工,收入可达3万余元以上。

在今年烟叶采收、烘烤开始以来,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就及早部署,提前谋划,在烟叶采收、运输、编杆、上炕、烘烤和储存六个环节狠下功夫、加强管理,全力确保工商交接质量,保证烟农效益,做到“工商农”三家满意。

“我们要坚持做到下部叶适时早采、中部叶成熟稳采、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上部4至6片一次性带茎采收的标准;在烟叶运输中,我们要引导烟农在运输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使用烟框、包装袋等进行运输。烟叶装车时,避免堆放过高或用重物压实,最大程度减少烟叶损伤,还有……”在一次烟叶现场会上,土城烟叶站站长黄尤兵说到。

在采收开始,土城烟叶站积极开展烟叶指导工作,特别是烟叶烘烤上,加大带茎采烤技术推广力度,针对不同鲜烟素质,灵活调整烘烤工艺,确保烟叶成熟烤香,最大程度降低烟叶烤坏风险。

“除了烟叶烘烤,我们最后一个重要步骤也不能忘记,那就是保管,如果烟叶烤好了在保管过程出现损伤,那真的得不偿失。”土城烟叶站强调到。土城烟叶站紧盯烟叶保管回潮、出炕、堆放“三个关键”,技术员们通过每天定期走访农户,讲解烟叶保管的要点,劝导烟农做好防潮措施,定期进行观察,发现保管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切实保证烟叶存储安全。

为了更好的服务烟农,保障烟叶的产值效益。房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各个烟叶站成立了“烟叶党员服务队”,每天走访,向烟农宣传烟叶收购的相关政策,在烟叶采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现场指导、现场答疑,对烟农遇到的“急难愁盼”进行帮扶,切实保障烟农的利益。

下一步,烟叶收购即将开始,房县烟草专卖局将开展收购前廉政警示教育谈话,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收购环境,真正做到廉洁收购、阳光收购。(图片由十堰市烟草公司  李东徽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