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的热烈步伐,湖北房县万峪河乡与中坝村在金黄的烟叶海洋中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丰收画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烟叶产业不仅见证了农民的幸福笑容,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田间到烤房链服务,科学种植促振兴
在房县万峪河乡,金黄色的烟叶如同金色的海洋,波光粼粼,映照出烟农们洋溢的幸福与希望。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万峪烟叶收购站智慧与汗水的深度融合。
烟叶技术员们化身田间的守护者,从种子的精心挑选到烟叶的精心培育,再到烘烤技术的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这种“从绿意盎然到金黄满园”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不仅破解了烟农的技术瓶颈,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曾经,种烟是门靠天吃饭的手艺,而今,在收购站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产量与质量双丰收。”烟农老李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这种转变,正是万峪烟叶收购站技术赋能的生动体现。
此外,收购站还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最新的种植技术、市场趋势及政策解读生动呈现给烟农。这种互动式、实践性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烟农的专业素养和市场应对能力。
随着烟叶产业的蓬勃发展,万峪河乡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收购站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探索烟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农民开辟更多元化的增收途径,让烟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万峪烟叶收购站与烟农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归雁领航烟叶兴,双产驱动焕新颜
而在房县中坝乡的中坝村,一幅幅温馨而繁荣的乡村新貌正悄然呈现。这里,道路宽敞,村容整洁,村民们在绿水青山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梦。中坝村的蜕变,离不开像秦丽这样的返乡创业者的辛勤付出。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带领乡亲们发展烟叶产业,不仅为家乡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走进中坝村的田间地头,烟农们正忙碌地穿梭在绿油油的烟田间,采摘、搬运、分类、装炕、烘烤……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满足。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家人,这样的生活真是幸福满满。”一位年轻的烟农由衷地感叹道。
而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像秦丽这样的返乡创业者的努力。秦丽,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女性,曾在外务工多年。面对家庭与事业的抉择,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到烟叶种植的事业中。在她的带领下,中坝村的烟叶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秦丽组建的专业化服务队,在片区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实现了烟叶采烤的标准化、流程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烟叶品质。
如今的中坝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落。依托白酒产业和烤烟产业的双轮驱动,中坝村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交通的便利、产业的多元、生活的改善……这一切都让中坝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收获希望。
从万峪河乡的烟叶丰收到中坝村的田园新貌,我们看到了烟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与无限可能。这是一场关于农业转型升级、关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广袤农村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的缩影。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乡村能够如万峪河乡与中坝村一般,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同绘制出一幅幅更加绚烂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图片由徐乐然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