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践行初心 用行诠释为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08 17:3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08 17: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以来,山东滨州阳信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阳信县局”)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为民服务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通过开展助农丰收、倾听民声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点滴小事解民忧,以真情服务暖民心。

“走进田间”助丰收

图为志愿者帮助农民采摘玉米

丰收时节,玉粟飘香。

八月的玉米进入成熟期,但因近期持续降雨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缓解农民玉米采摘人手不足的问题,“青岚”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丰收,以实际行动帮助辖区农民抢时增收。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尤其是那些家里只剩下留守老人的困难户,咱们一人帮一把,化整为零,这活就简单多了!”阳信县局“青岚”党员志愿服务队按照之前的计划分工来到田间地头,帮助种植大户以及留守老人掰玉米。

虽然前几天刚下完雨,地里泥土未干,有点泥泞,有的地方还很湿滑,但这丝毫不影响志愿者们助农的干劲儿。他们集中走进田间地头,按照前期分工快速开展帮扶工作。有的从秸秆上掰下饱满的玉米,放入背篓中;有的则合力扛起装满玉米的背箩,帮助农民采摘、搬运,这种双向帮助的行为,让大家累并快乐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碧绿的玉米地里,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热闹景象, 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减缓他们前进的脚步,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加快商品动销,党员志愿队借助“农家菜专场”“我家的菜铺”等当地特色活动,积极联系促成农民与城区销售大户以及县外厂家们的产销协作,助推农产品“走出去”,资金流“引进来”,更好地服务广大村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他们的需求指向哪里,哪里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志愿服务队队长赵俊杰看着眼前一筐筐丰收的玉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助农丰收”活动不仅减轻了群众的丰收负担,确保农户菜地及时收获减少损失,同时进一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实际行动让“青岚”走进村民家中,深入群众心中。

“百姓夜话”听民声

图为“青岚”党员志愿服务队入村开展“百姓夜话”

“最近大家的梨收成怎么样?又是一个丰收年吧。”

“最近有大范围降雨,局部有暴雨,咱们一定做好措施保证安全。”

……

为提升为民服务精细化程度和服务群众效能,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阳信县局持续开展“百姓夜话”活动,真正做到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改善民生,构建为民服务新格局。

志愿者们利用群众晚上空闲的时间,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听心声,融民生、知民意。该模式摆脱以往“灌输式”宣讲模式的束缚,将枯燥无味“授课式”讲述转变成贴近群众“拉呱式”谈心,村民们则从被动“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模式、角色的转变带来效果的提升。该活动主要是通过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走近群众拉家常、俯下身子听民意,一起探讨下一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办法,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找准了服务方向。

“这种形式真的很好,我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问出自己的疑惑,整个过程畅所欲言,感觉特别亲近。”现场一名村民笑着说。

该县局通过“拉家常”的形式,在知民情、懂民意的基础上,还向广大群众讲解了预防电信诈骗、防溺水、消防安全、《民法典》宣传等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延伸“服务输出”,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努力交出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

近年来,阳信县局突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不断组织开展“百姓夜话”“十百千万”“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群众期盼、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青岚义工”“青岚清洁”“青岚助农”等多支公益性社会组织常年活跃于城乡。在一系列紧扣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且着眼长效的举措下,“青岚”志愿服务品牌越擦越亮。(图片由杨雪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