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张家界市慈利县3.05万亩烤烟已进入采烤黄金季,烟田里、烤房群、分级场,处处都能看见忙碌的身影。为切实帮助烟农将“绿叶子”变成“金叶子”,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不断强化烟叶烘烤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三心同向”助力烟农“迎大烤”。
“倾心”指导提技术
(图为技术员正在录制技术指导小视频)
“采后烟经过鲜烟分类、编杆之后,进入装房环节,装烟也要进行分层,上层低温区装欠熟烟,中层装适熟烟,下层高温区装过熟叶,为便于记忆,概括为四个字‘上青下黄’......”。
连日来,技术员录制的一段讲解烘烤要点的科普小视频,在烟农微信群里引得大家纷纷转载。为指导烟农做好烘烤工作,技术员录制短视频进行烘烤示范。视频中,技术员把难懂的名词术语诠释成通俗易懂的“土方言”,把复杂技术分解成简单的动作,并穿插解答烟农现实中的各种疑问,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被烟农夸赞为“保姆级教程”。
“现在都推行‘科学种烟’,不能依靠着以前的那些‘老经验’,烟站给我们推送的小视频,我都保存着呢,可以随时学,随时看,对于像我们这些年龄大的烟农来说,非常实用。”有着十余年种烟年限的老李一边学习,一边点头表示认可。
自采烤工作启动以来,慈利烟草组织网格技术员通过现场会、田间课堂、“金叶夜校”等多种途径分片区开展技术指导,将系统性的烟叶烘烤工作拆分为成熟采收、鲜烟分类、编烟装烟、烘烤曲线设置、原烟初分保管等具体小模块分阶段开展培训,力求让烟农学得会、弄得通、烤得好。
“精心”组织强保障
“这本子我每天都随身带着,上面记录了从5月28号以来我负责的这栋烤房烤出的每一房烟的具体情况,烟农基本信息、使用烤房编号、服务内容等信息一目了然。”岩泊渡岩市村烤房群的农民烤师老徐翻开他手里的《专业化烘烤服务记录本》,细细介绍道。
为切实降低烟农烘烤成本和风险,慈利县推行专业化烘烤模式,联合政府部门、合作社在产区内对烘烤技术人才进行选拔,组建了一支108名具有烘烤实践经验、技术过硬的农民烤师队伍,采取“1+N技术指导”和“一体化”模式,1名烤师联系一座烤房,坚持“日记录”工作要求,实行持证上岗、定点服务、等级评定、动态管理,不断规范服务流程、优化作业流程。
(图为烟农满心欢喜地转运烤后烟叶)
农民烤师基本上出自烟农。他们从事烟叶生产多年,具备一定的烘烤技术,又对村民村情、农事生产、收购政策有着相当的了解,推行农民烤师专业化烘烤模式,让‘老户’带‘新户’,从实际出发,‘心贴心’做好烘烤服务,真正为种植新户、烘烤新手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们村是今年新种烟的村,种了33亩烟,前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长势特别好,现在到采收的季节了,为我提供烘烤服务的是张师傅,我认识他好多年了,对他的烤烟技术绝对是放一万个心!”桑木溪村的新烟农老赵安心地说着。
“全心”服务增效益
远处的天边微微泛白,天空中的星星似乎在若有若无地眨着眼睛,勤劳的烟农们已经穿戴好“装备”,齐聚到田间,开始一堂特殊的“田间课堂”。一排排长势齐整的烟株旁,技术员正弯腰蹲着,一边细致地讲解着采收烟叶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一边为烟农做着示范,“烟叶不能往下扯,要用大拇指托住烟叶叶柄下缘,横着把烟叶掰下来,这样不会把烟叶弄伤,烟杆的伤口也最小......”
为切实压实烟叶烘烤工作,慈利烟草全体技术员全部下沉到田间地头,采取“烟叶技术员+烤烟培植员+网格片区”工作模式,对片区内的烟农烤前分阶段开展集中指导培训,根据每户烟农的烤烟生长实际情况,分类重点开展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答烟农疑惑,促烟农稳步增收。
“今天采烤的烟含水量相对平常高一些,装烟时,要适当降低装烟密度,保证排湿通畅。”烤房前,技术员正耐心地向烟农们示范针对当前寡照多雨特殊天气,鲜烟编、夹操作。
(图为技术员为烟农示范编、夹烟正确方式)
“烤后烟保管非常重要,不能遇湿、遇光,打捆后的烟叶除了用塑料袋装好防潮之外,堆放好后一定要用黑色塑料膜盖好,压紧。”烟农家中,技术员认真察看烟农烟叶保管情况。
“烟叶初分首先要去青杂,再是按照烟的部位和等级分好类,纯度高才能在交售时卖个好价钱。”分级场上,技术员正一边为烟农制作收购仿制样烟,一边细心地指导烟农进行烟叶初分。
......
片片金叶烟,殷殷助农心。在采烤季,慈利烟草聚焦烟农实际问题,帮助烟农走好赶“烤”之路,有效解决了生产、烘烤方面的难题。下一步,慈利烟草将继续加大服务烟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推进全县3.05万亩烟叶烘烤工作,为烟农增收致富保驾护航。(宁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