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郴州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始终坚持稳住“实”的基调,鼓励员工努力实干、积极实战,在干的氛围里历练,在实的底色中成长。
勤学促实学 实干长真才
(进行专业划分级实操训练)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烟叶分级,光学理论、看教材是不够的,勤‘问’,是成长的第一要诀,多‘分’是提升的唯一捷径。”桂阳县局(分公司)首位全国烟叶技术能手尹小斌说道。
今年来,桂阳县局(分公司)在全县范围推广“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一师多徒”的方式签署协议,知识经验传授“一对一、手把手”“一对多、共提升”,形成同一师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刚接触业务的新员工提供了快速适应工作的新途径,有效避免口头拜师、有名无分的尴尬情况,也杜绝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放养培育。
除此之外,桂阳县局(分公司)还积极组织“答疑解惑”烟叶关键技术讲堂,邀请老牌国手为新进员工梳理烟叶生产流程及关键环节重点技术,让新进员工“抱着疑问学,带着答案走”,让真才实学在“找问题、问问题、答问题”中流转,将人才培育真正落在实处。
截至目前,桂阳县局(分公司)共签署师徒协议150余份,分环节开展关键技术讲堂5次,切实将疑难技术分层分类传授给新员工,帮助新进员工快速成长。
“没想到从懵懵懂懂到头头是道只需要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也算是搭上了从‘小白’到‘技师’的高速列车了!从来没觉得获得知识是这样一个具象化的过程。”可感知的进步让仁义烟站新进员工邓晴感叹不已。
实战强基础 双线同奔赴
(金叶讲堂夜间开课)
盛夏蝉鸣,田间夜话。
“给烟农讲课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为他们答疑解惑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锻炼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汲取他们的实践经验,帮助自己融会贯通。”桂阳县局(分公司)浩塘烟草站高级烟叶技术员刘超在金叶夜校结束后说道。
暗处使劲,实处发力。桂阳县局(分公司)坚持找准“病症”,“靶向”施策,着力于解决“理论强,实操弱”的共性问题,鼓励一线员工多下基层、贴近交流,从实干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向外,将触角延伸至烟农,通过日常下乡指导、组织金叶夜校培训向烟农传达关键环节的工作要点,剖析关键技术的重点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持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向内,将视角放置于员工自身,成立专业化兴趣班并鼓励员工自主报名,做到“兴有所指,专业对口”。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烘烤、分级、栽培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复合培训方式为员工增添紧迫感,帮助员工在实训中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十年磨一剑,没有人能够靠理论成为‘国手’,理论源于实操,也离不开实操,从容面对实战的底气,都来自日常实践的积累。”和平烟草站烘烤主管聂彪这样分享着自己的“国手”经验。
今年来,县局(分公司)共开展烘烤、分级、栽培等专业化培训3次,分环节组织金叶夜校6场,涵盖全县27个站点,为千余户烟农攻克技术难题。更多的员工在实践和讲解的过程中奠定了实战基础,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金叶之路”。
全维齐发力 竞赛促成型
(开展日常烘烤培训)
全维发力,淬炼成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有着日常的一次次培训、一场场竞赛的淬炼,才能够让员工们站上更高的舞台展现自我。”桂阳县局(分公司)高级农艺师吴文信说道。
人才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桂阳县局(分公司)一改以往培育“比赛型选手”的局限思维,推动人才全维度培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积极青年骨干、新进人员参与市级专业技能竞赛和内训师竞赛等,锻炼员工语言组织能力,加深专业人才知识掌握程度,按照“赛前精心筹备,赛后详细复盘”的要求进行备赛,赛前组织选手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形成“优带良,老带新”的格局,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交流,赛后以所结成的“对子”为单位对比赛中的不足进行重点分析和复盘,形成“错题集”“难题册”,开出“改进方”“攻坚策”,让先进经验得以传递,避免日后比赛中犯下同样的错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站上领奖台拿奖的人,更是能将知识传递下去,将成功经验复制出来的人才,让百花齐放春满园。典型要有,只能‘比’不行,必须要‘能比、会学、善复盘’。”桂阳县局(分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邓小强说道。
截至目前,桂阳县局(分公司)共组织10余位专业技术能手参加市级竞赛,选送10余名优秀员工参与内训师竞赛,其中3人被选入国赛,3人进入市级师资库,优秀人才在淬炼中逐渐成型。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未来,桂阳县局(分公司)将在“实”字上持续发力,始终秉承“实干成就自我”的人才培育理念,让广大青年员工和技术人才于实战中历练,在实干中成长。(高子涵)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