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23.68公里烟叶致富路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6-28 14:52
2024-06-28 14: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间,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烟农的生活。这条由烟草出资筑造的23.68公里机耕路,不仅是连接烟叶种植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要道,更是当地烟农依托烟叶产业共同奋斗、走向富裕的致富路。

携手共建致富路

“老冉,你又来了呀?”湖北省鹤峰县燕子站烟技员一边捡着石头,一边对同是捡石垒渠的冉玉坤说道。“对呀,你们帮了我们大忙了,这次刚好修过我家田块儿,我也来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儿,让你们进度也快一点儿,以后我们也能体验机器直入田间的幸福感了。”冉玉坤咧嘴笑着回答道。

鹤峰县33万亩耕地中有22万亩适于种植烟叶,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烟叶种植已有400多年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机械化作业率不高,烟叶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烟农们也只能依靠体力、时间来填补交通上的缺陷,使得烟农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烟叶净收益不高。

在此种情况下,鹤峰县局(营销部)积极作为,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帮扶,与烟农携手共建烟叶致富路,降低烟农种烟成本。这条致富路涵盖了太平镇奇峰观村、燕子镇新行村、湖坪村、荞云村、董家村等十几个村,19条乡间小道,涉及资金两百多万元,受益烟田达到1万余亩,烟叶产业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也带动着其它产业的蓬勃发展。

技术培训助增收

“今天,我们就目前的移栽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明确‘稳氮、稳磷、稳钾、补微’的施肥策略,落实有机无机相结合施用政策;二是全面推行小壮苗“井窖式”移栽,按照‘三要、三不、五适宜’的技术规程执行,即‘要选苗、要带土、要防虫,壁不紧、肥不重、苗不见,适宜烟苗、适宜移栽期、适宜井窖规格、适宜带水量、适宜封口时间’......”县局(营销部)通过屋场会、田间现场会向烟农讲授当前适用的烟叶种植技术,同时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种植配套条件。

在这条致富路上,烟农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逐步提升着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景。如今,烟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叶子”,许多烟农也因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各方扶持稳民心

在烟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县局(营销部)积极争取各方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烟农解决种烟后顾之忧。在烟叶生产环节提供生产投入补贴,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协调保险公司让烟农购买烟叶保险,为烟农提供基础保障;兴建水利工程改善田间灌溉条件;修建乡间小路降低运输成本;修建烤房解决烤能不足问题;对烟叶收购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收购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县局(营销部)还积极引导烟农们“以烟为主、多元增收”,利用闲置育苗棚、烤房进行药材种植烘烤,探索烟粮套作模式增加收入。鼓励他们进行各类家禽养殖,开办农家乐,烟农们逐渐实现了以烟为主,多元融合增收的新局面,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机械化作业促发展

县局(营销部)通过精心规划和实施,以23.68公里的机耕路为纽带,成功连接了各个零散的烟区,显著提升了农机作业的覆盖率。

2024年,鹤峰县的“两烟”种植面积达到了3.78万亩,烟叶生产在耕整地、育苗、起垄、移栽、施肥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效率显著提升,为农忙时节缓解劳动力紧缺,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条“烟叶致富路”上,烟农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属于他们的一片片“金叶”,下一步,县局(营销部)将始终坚守初心,为他们提供悉心服务和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在这条“烟叶致富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美好。(王鑫)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