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从总书记的港口之行,看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5-23 17: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次在山东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港。

从上海洋山港到浙江宁波舟山港,从武汉新港到重庆果园港……细数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沿海沿江省份的考察行程,港口发展始终是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中国和世界之间,依江傍海的港口无疑是重要支点。一次次港口之行,关注的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

港兴通天下。以智能制造推动港口高效运转,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港口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港口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港口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这次考察的日照港,智慧化、绿色化特点很鲜明。近年来,日照港对传统码头进行改造升级,成功落地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让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集卡车在堆场“自由行”,切实实现提质效、降成本。

“‘一带一路’建设是人心所向,我们要在这个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铁山港考察时指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港口发展进行谋篇布局。

在环渤海、在长三角、在珠三角、在西南沿海……港口的飞速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有力动能。

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围至22个,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一条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中国走得坚实。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国内资源的联通协同。港口,既是开放门户,也是国内循环的关键节点。这次考察的日照港,不仅通过海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利通航,也是瓦日铁路的东桥头堡,为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优质冶金煤、动力煤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物流通道。

悠长的岸线上中国港口星罗棋布,即便方位不同甚至远隔千里,但发展思路是贯通的。把目光从东部移向南方,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市考察徐闻港这个广东与海南相向而行的“头号工程”时就要求,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一次次港口之行,不仅有向海图强的发展擘画,也有以点带面、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战略考量。它们,共同牵引着我国港口高质量建设的方向,推动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 洲

海报:陈晓劲 张子鱼

摄影:鞠 鹏

视觉:毕晓洋 李琰

编辑:贾雪

校检:朱利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