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好家乡,奋斗正当其时 中建一局藏汉青年扎根雪域高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17: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的拉萨,雪山苏醒、绿意盎然。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中建一局项目门口,门楣上的蓝底白字与湛蓝的天空、纯净的白云完美呼应,散发出一种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微风轻轻吹过,巴桑玉珍时不时捋捋安全帽下的碎发,和工友图旦边走边聊,一起走进了项目会议室。

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纪念日,项目部组织大家一起观看西藏和平解放纪实片《扎根西藏》,学习老一辈建设者们不畏艰险修建新中国第一条“天路”——康藏公路(现名为川藏公路)的故事。看着数万军民用一把把十字镐、铁锤、钢钎等落后工具,劈开悬崖、征服险川,用2200多公里的“天路”连接了雪域高原与祖国内地,巴桑玉珍被老一辈建设者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筑路精神深深感染,原来这条让无数旅行爱好者神之以往的“景观大道”,背后的建设过程如此艰辛。感慨之余,她的思绪也被拉回到5年前,她与中建一局的相连也是源于“一条路”。

巴桑玉珍与同事一起观看西藏和平解放纪实片《扎根西藏》

2019年秋天,巴桑玉珍还在拉萨一家传媒公司担任藏语播音工作。一天,在山南老家的妈妈兴奋地给她打电话,说隔壁泽当镇从北京来了一群特殊的人,要在经开区修一条又宽又长的公路,那里好像在招藏语专业人员,希望她能回家工作。于是,巴桑玉珍就来到项目驻地探访,雪山脚下,荧光马甲下的身影在渣土路上不停穿梭,激起一阵又一阵飞扬的尘土。路边上,写着“中国建筑一局”的标识牌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亮眼,旁边还站着两个人,一个身着荧光马甲,边说边指指项目大门,动作干练有力,另一个则穿着藏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凑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来这找工作的附近村民,图旦。而那位青年小伙白玛扎西,是中建一局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的一名质量工程师。

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

在他的介绍下,巴桑玉珍了解到,中建一局从2016年就开始建设西藏,成功建造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藏青少年宫和林芝工布花园酒店。如今他们所在的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是山南市最高规格的城市主干道,建成之后可以方便3万藏族同乡出行。那天,白玛扎西告诉她,“能亲手建设自己的家乡,真的很幸福”,巴桑玉珍看着光影交错下生动跳跃的“中国建筑一局”六个字,产生了向往。

巴桑玉珍带着工友一起学习党史故事

不久之后,她就与图旦一起进入了中建一局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工作,作为山南人,她负责起了项目与当地管理单位、周边居民、藏族工友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也承担着30多人的后勤保障工作。而图旦则带着它的妻子在这里干起了小工,他们相约要一起亲眼看看这条土渣路到底会变成什么样。700多个日夜里,巴桑玉珍与图旦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工作,那条6000米的土渣路在中建一局汉藏两族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逐渐平坦宽阔。通车的那天,巴桑玉珍兴奋地在那条路上跳了起来,和同事们一起在那里留下了合影。而她的妈妈则经常向邻居炫耀,“泽当的那条新公路是我家玉珍修的呢”“我带你们去玉珍修的公路看看吧,那里真是又宽又平又顺畅”……每每听到妈妈的夸赞,巴桑玉珍都能深刻体会到白玛扎西口中的那句“能亲手建设自己的家乡,真的很幸福”,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建设更美家乡的决心。

巴桑玉珍与同事在建好的新公路上留下合影

此后的五年里,图旦凭借着勤劳能干的双手,在中建一局西藏项目当上了班组长。而巴桑玉珍在妈妈的支持下,随着团队转战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认识了格桑旺堆、扎西列措、索郎云丹等越来越多与她一样,怀揣着建设家乡美好愿望,在西藏东奔西走的藏族青年。他们与汉族同事一起,钻研新技术、探索新工艺、尝试新材料,研制了抗冻融耐腐蚀的高原专属混凝土、打造了西藏首例劲性混凝土结构、创新了藏式墙体施工技术、将BIM综合技术引入西藏建筑领域、以首例绿色示范科技示范工程引领西藏绿色施工新生态等等,用多项“首次”和“第一”践行着“我的家乡我建设”的真挚承诺。他们一起建成了西藏首个大数据存储中心——宁算科技一体化数据中心项目,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西藏唯一一家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西藏博物馆,用遍布交通、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一项项精品工程,助力家乡发展更好。

《用建筑的声音讲好西藏故事》中建一局西藏建设者徐婉怡绘

闲暇之余,他们还时常带着汉族的小伙伴吃糌粑、品酥油茶,体验藏族特色休闲活动——过林卡、到南山公园远眺布达拉宫。中建一局项目团队还持续多年到拉萨市彩泉福利学校,为孩子们庆祝集体生日、修缮校舍、捐赠物品,在高原上建起“小候鸟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百场宣讲进工地”等活动,用“小小的行动”满足一些“小小的幸福”。在长期的互融互助中,汉藏两族建设者变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西藏也成了无数一局建设者爱上的“第二家乡”。

中建一局西藏青年说《汇聚青春力量 守护格桑花开》

忠诚担当、使命必达,品质为先、时代争锋。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建设西藏的脚步从未懈怠,用专业和匠心助力西藏更好发展正当其时。如今,他们又迈上了西藏交通建设的新征程,承建了西藏日喀则和平机场常规备降场升级改造工程,这是西藏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3+2”机场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西藏自治区的机场建设布局,有效提升西藏自治区内航空运输保障能力,为藏区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日喀则和平机场常规备降场升级改造项目

“我出生在高速发展的新西藏,这么美丽的家乡是无数革命者、拓荒者、劳动者用心血换来的。如今我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西藏建设者,我的身边聚集了一批致力建设边疆的伙伴,我要用我的热忱和专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图片由任静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