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到声音也能开音乐会 这件“疯狂的事”他们做到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1 19: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让一群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来演奏音乐,是一件疯狂的事。”

近日,福建厦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管乐团”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专场音乐会。台上的乐手听不到乐曲和掌声,却成功演奏十余首国内外经典曲目,在场观众深受触动。

01

他们平等地享受音乐

 

努力变得“普通”

《铃儿响叮当》《我有我的精彩》……专场音乐会上,18名特殊学生带来了5首合奏曲和7首独奏曲。

舞台上,老师们分坐在学生中间,或是在孩子肩上、腿上轻轻拍打节奏,或是用手指在乐谱上匀速滑动、指出要演奏的音符,帮助无法听见声音的学生掌握节拍。

看完音乐会,有人在朋友圈写道:“孩子们不仅仅在演奏,命运对他们不公平,他们是在用手中的乐器,和不公平的命运抗争。”

还有人说,自己感动的原因是:我们每天都想把孩子变得优秀,而这些孩子,他们在努力变得“普通”。

这个特殊的乐团名叫“星之梦”管乐团 ,成立于2017年,成员中大多数为有中重度听力障碍的学生,另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因而又被称为“聋生管乐团”。他们演奏小号、长号、圆号、长笛、单簧管、萨克斯、打击乐等7种乐器,共同组成一个标准的简配版管乐团。

此次演出是乐团成立以来的首次专场表演。管乐团领队老师陈旭飞说,三年前,他们萌生了举办一场音乐会的想法,希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信的机会。

02

听不到声音

该如何学音乐?

乐团的诞生,其实源于厦门敦善交响管乐团到特教学校的一次公益演出。

演出结束后,孩子们看到各种铜管乐器,便围了上去。厦门市特教学校校长陈莎茵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好奇和热情,便向乐团提出:能不能教孩子们学乐器? 一个敢提,一个敢教,陈莎茵说“没想到,他们答应了”。

“我们当时只是朴素地想,是不是可以让这些特殊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有学习乐器的机会?” 敦善乐团负责人张恒智回忆起教学之初的感受,就是“压抑”。因为大部分孩子是聋生,校园显得非常安静。另外,陌生面孔的到来也让几位孤独症孩子大叫大哭起来。

就这样,由敦善乐团的乐手担任指导老师,每周为这些特殊孩子免费上课,并提供乐器。同时,特教学校还会派一位手语老师协助翻译。

老师们从教孩子认识五线谱开始,一点点敲开他们的无声世界。

指导老师薛浩说,“我们把一个个音符写在纸上,让孩子们记住位置,然后不厌其烦地吹。”普通学生需要练习十遍二十遍,他们则需要练习上百遍……

听障孩子几乎都是用手去感知音乐,通过振动去识别音符。 老师们会让孩子把手放在老师肚子上,感受老师吹奏时发出的气息,再去触摸乐器,感受由此产生的振动,通过触觉感受音乐,知道如何控制气息。有时,老师们还借助手机音频软件,帮孩子们确认吹奏的音符是否正确。

经过多年的训练与磨合,如今,老师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孩子们就能领会意图,在互相配合下完成演出。

03

因为相信 所以“听见”

这支管乐团也一度受到质疑:对这群孩子来说,音乐就是乐器带来的振动频率,这有意义吗?对此,特教学校和管乐团的老师们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陈莎茵说,初心是为了让孩子更快乐、更自信、更平等,而此次专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意外收获。 陈旭飞也同样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走路时,头高高扬起,眼睛里都是光。”

陈旭飞说,听力受损给人带去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们的世界像被灌满了散不开的迷雾和恐惧。”现在,音乐为他们拨开了迷雾。

通过刻苦训练

克服身体条件限制

这群特殊孩子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制片人丨王兴栋

主编丨杜显翰

编辑丨高丹丹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子怡】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