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在建一种很新的地铁?从没想到地铁还能这么修。”家住城阳的白领姜小姐说,鲁邦·国际风情街附近一直是她跟“姐妹淘”的聚会胜地。青岛地铁9号线长城路站今年4月正式施工后,她发现工地正在她日常做SPA的水悦城楼下,也曾担心过。但这半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即使离工地直线距离不足20米,她和姐妹们做完美容下楼,也从未感受到施工扬尘对皮肤的侵扰,也依然可以在附近欧式别墅的咖啡厅中静静地品享一杯英式下午茶,品享生活的快乐。
长城路站是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的第6座车站,由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分公司建设,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承包,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施工现场位于城阳区中心,正南侧为天一仁和财务中心,正北侧为水悦城,紧挨鲁邦·国际风情街、时代中心、财富中心街区,及城阳重点打造的“音乐吧特色街”。为最大限度减少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9号线多措并举推进“绿色施工”,秉承“绿色工地,和谐工地”理念,项目创新环保管控手段,筑起扬尘防治“四道防线”,地铁扬尘治理效果显著。
地铁工地盖了“四层被“,不保暖,保蓝天!
扬尘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刮风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在青岛地铁三期建设的9号线彻底成为历史。为了有效治理地铁扬尘,9号线长城路站给工地盖了“四层被”。
第一层“被”,“裸土盖起来”。基坑内防尘网覆盖,盖住土方和沙石等扬尘源头;在基坑内部对裸露的土方、砂石等材料进行防尘网覆盖,以减少尘土的飞扬。
第二层“被”,“工地绿下来”。支撑梁顶密目网封闭,阻挡风卷尘沙和扬尘扩散;在基坑围护结构顶部的支撑梁上,有一层绿色的密目网封闭措施。这是一种具有高密度的网状材料,可以有效阻挡风卷尘沙和扬尘扩散,而且美化了工地形象。
第三层“被”,“作业湿起来”。基坑移动式降尘系统,将粉尘沉降下来;中铁五局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移动式降尘系统等高效的除尘设备,通过雾化喷淋、多功能雾炮车等自动喷淋系统,搭配洒水车洒水降尘、污水处理一体化等设备,为工地开启“降尘”模式。
第四层“被”,“噪音低下来”。基坑移动式伸缩大棚,阻隔扬尘、噪音和光污染。大棚可以在基坑上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沿基坑纵向自由移动、伸缩折叠,达到防尘、降噪、阻隔电焊强光的效果,同时实现防雨、防晒、冬期保温、结构养护、安全防护,满足不同施工阶段的需求。
正是这“四层被”筑起了四道防线,确保“工地绿下来、裸土盖起来、作业湿起来”,保证绿色低碳施工环境,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给工地“洗澡”,给卡车穿绿色“跑鞋”
“干了30年,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工地。”长城路站项目的钢筋工老李感慨道。
长城路站地处城阳区正阳中路,因两侧商业繁华、人流聚集,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青岛的第三条香港中路。为确保这条主干道保持整洁亮丽,9号线的文明施工,均从每一处细节做起。长城路站严格确保进出的每辆施工车辆,都有专人安排冲洗干净,车轮车身均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得干干净净,同时保证密封运输,防止物料散落导致扬尘。基本上,施工重型卡车在出门的时候,它的每双“跑鞋”都是干干净净的,而湿漉漉的“脚印”在出门几十米后就自动风干,从而呵护周边市民洁净的道路出行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项目部更以“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减少浪费”为原则,多措并举认真开展降碳环保工作。在回收利用方面,项目部建立钢筋废料回收区,将可利用的钢筋边角料回收制作为措施钢筋。对于长度未超过50厘米的钢筋废料统一堆放于回收池,由外部专业单位进行回收再利用。
下一步,在青岛地铁第一建设分公司的带领下,项目部将继续积极打造“绿色地铁”、“智慧地铁”,通过“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多功能高压水炮”、“移动新能源雾炮车”、“空压机隔音棚”等创新成果的应用,不断改善噪音、空气质量对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主动为绿色环保贡献地铁力量。(李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