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黔西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五动融合”抓创建,“四双”发力创示范,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廊带”市新模式,全力谱写黔西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农旅”“非遗”“就业”得到融合发展,文化走出去,经济搞起来,民心融起来,人心之所向,是黔西各族群众“苦心经营”的辛劳成果。

贵州黔西:“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1-15 17: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黔西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五动融合”抓创建,“四双”发力创示范,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廊带”市新模式,全力谱写黔西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https://upload.jxntv.cn/2023/1115/1700019398761.png

  “示范廊带”助推农旅发展

黔西市立足资源禀赋,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不断谋求新的增长极,创新“乡村旅游+农旅结合+非遗文化”农旅融和发展新模式。黔西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铆足干劲奋楫争先,打造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农旅融和发展的新型样板图。

https://upload.jxntv.cn/2023/1115/1700019398221.png

黔西市着力完善农旅融和产业链,把农业产业发展、旅游资源整合、农产品展销、自然风光和服务质量串联起来,划出资源整合版图,形成发展完整产业链,从“产”到“销”,把农民生产生活、特色文化产品传播以及各族群众就业等联动起来,向各地游客展示特色产品,强化黔西资源利用,让农产品流动起来。利用线上、线下展销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和展示黔西市特色产品,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云展示、云观赏、云购买、云传播,进一步深化黔西农旅产业结合的现代化服务发展模式,实现农旅结合、非遗传播的数字化,切实增强大集群的活动效果,对于加深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深化共同体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示范廊带”筑牢农旅经济

今年以来,由黔西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族群众同心同向,持续举办“好生活·在黔西”系列活动,用智慧与汗水,玩转指尖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积极搭建民族文化活动、特色农产品展销、非遗文化物品展示等大舞台,纷纷向外地游客展示“乌江秘境·花都黔西”的城市名片,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奋斗目标。“农旅”“非遗”“就业”得到融合发展,文化走出去,经济搞起来,民心融起来,人心之所向,是黔西各族群众“苦心经营”的辛劳成果。

https://upload.jxntv.cn/2023/1115/1700019398808.png

黔西在省委省政府和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秉持脚踏实地干实事,求真务实树新风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农旅结合,非遗活态发展的“一举多得”得绝对优势。“以内容为王,特色突出”为发展定位,打造区域特色,积极探索跨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在各项产业发展上赋能民族文化特色,实现跨产业、跨乡镇的联动,形成黔西各地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不同空间发展格局,通过创新展销驱动发展力,推动多元化、差异化、异域化产业展销新形势,助力农旅融合创新性发展,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非遗文化活态传播发展,农旅结合促就业稳增收”的黔西农旅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新格局,有效促进各民族群众同心向背,形成深厚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的、发展的、团结的、融合的、典型的、特色的黔西发展新样板。

https://upload.jxntv.cn/2023/1115/1700019398351.png

  “示范廊带”铸牢共同体意识

黔西市境内有人类发祥地之一的观音洞古人类遗址,现存《象祠记》诞生地九龙山象祠,是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也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文化精品“文琴戏”“花灯戏”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化屋苗绣、蜡染等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和文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朋友圈”的点赞。

黔西民风淳朴,火把节、跳花节、六月六节、颁金节、吃新节、祭祖节等民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极具特色。深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等,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筑牢“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心工作,不断开创和绘就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林永立 贵州民族报毕节新闻周刊 胡静 )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