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光”,青岛地铁9号线这群爷们有“一套”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1-08 17:00
2023-11-08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都说没有“打高光”的妆容没有“灵魂”,同样,没有“打高光”的作业面也是不完美的。在青岛地铁9号线华城路站基坑的施工现场,支护班组的蹇兴先师傅正用手持的“神器”麻利地为混凝土面抹平,给混凝土“打上高光”。为保证混凝土表观质量,华城路站采用二次抹压工艺,在混凝土初凝前与终凝前分别对构件面层混凝土进行压实、抹平,确保喷射混凝土面的平整度一次性成型。这种工艺虽然压缩了工时,节省了二次找平抹面工序,但为现场作业工人的抹面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蹇师傅手中的“神器”则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一台经过改造的小型手持收光机,操作简单易上手,可保证作业工人轻松掌握,有效地缩短了人工抹面时间,降低用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喷混面的外观质量,并为后期铺设防水板提供光滑的作业面,同时还能满足后续钢围檩、防水卷材等施作要求。

蹇兴先手中的“神器”,就是华城路站班组建设中,一线产业工人的贡献之一。几个月前,支护班组管理班组长尤月华在施工中发现,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工人们使用抹子进行抹面,无法保证喷混面的平整度且工效低,突发奇想,提出了这项改良建议。

平凡的岗位上,尤月华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成为班组的五小创新的带头人。“自从青岛地铁推行班组建设后,在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的鼓励下,我们能做的事可能很小,但干到极致就能产生大能量。”小型手持收光机投入使用之后,抹面速度快速提高,由原来每小时抹面100㎡,提高到每小时300㎡。抹面完成后再进行覆膜养护,有效提高喷混面的平整度质量,成本低廉,移动方便、操作简单。

地铁9号线华城路站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和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联合施工,车站位于城阳区正阳中路与华城路交叉口,为地下两层明挖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90米,基坑深度为20.1米,采用明挖法施工。自开工以来,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监督指导下,参建单位克服前期协调面广、绿迁范围大、管线错综复杂等困难,克服雨季、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通过党建联建、班组建设等有效措施,施工进度不断提速,五小创新层出不穷。

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处副处长倪向阳表示,班组是地铁建设最基础的单元,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岛地铁深入推行班组建设以来,不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五小创新成果。班组建设不仅提高了工效,更打通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最后一公里”。支护班组的蹇兴先师傅自豪地说:“来了9号线以后,不断有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来督促我们进步,不光能挣钱,还学了新本事!我们现在不是农民工,我们是产业工人。”(赵凤凯 王贺壮)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