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玛纳斯》何以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2023-06-11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片

二十三万行,两千万字,比古希腊荷马史诗长10倍之多,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将《玛纳斯》史诗誉为“国宝”。

作为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长十几倍,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那么,《玛纳斯》是一部怎样的史诗?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是如何经历千年时光流传至今的?在保护传承方面有哪些新的创新?近日,“道中华”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记者:“玛纳斯”是一部怎样的史诗?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它产生于9—10世纪,千百年来,通过不同时代的“玛纳斯奇”(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以专门演唱英雄史诗《玛纳斯》而得名)的世代传唱,不断锤炼、完善,吸纳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智慧、艺术精华,成为一部篇幅宏大、内容深刻、结构完美、震撼人心的口头史诗精品。

图片

▲《玛纳斯》史诗国家通用语译本18卷。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首领。史诗叙述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

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分别以该部的主人公名字命名。史诗的每一部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006年,《玛纳斯》史诗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我国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图片

▲群众和《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同台表演。(图片来源:民族画报)

《玛纳斯》虽然是柯尔克孜族人民口头创作的史诗,但也是新疆各民族同胞十分喜欢的艺术作品和共同文化遗产,代表了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玛纳斯》史诗中的故事涉及的民族众多,不仅有柯尔克孜族古代与周边各部族联盟的故事,也有西辽等地方政权以及历史上的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部落联盟,以及如今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维吾尔、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

在空间上,史诗还有对叶尼塞河流域、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中亚等我国及周边广大地域人文、历史、地理的大量描述。

在千年传唱过程中,《玛纳斯》史诗产生了许多唱本和变体异文。其中,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篇幅宏大、结构完整,最为光彩夺目。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曾给予高度评价,将《玛纳斯》史诗誉为“国宝”,将居素普·玛玛依誉为“当代荷马”。因为,仅从他一个人口中记录的文本就有8部,长达23万行,篇幅比古希腊荷马史诗还要长10倍之多。

图片

▲居素甫·玛玛依(1918年—2014年)。

记者:《玛纳斯》作为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该怎样评价它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内容涉及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文化、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举凡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它几乎无所不包,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部大型口头史诗经典,《玛纳斯》的体裁涵盖叙事诗、抒情诗、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等丰富形式,其语言生动形象、充满隐喻色彩、具有程式化和高度艺术化的特征。史诗通过众多的人物角色、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树立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从小就喜欢唱《玛纳斯》。不到20岁,他就在新疆乌恰县小有名气,周围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唱得好”。每遇节日、婚庆等活动,都会邀请他去唱《玛纳斯》。到现在,56岁的江努日已经唱了30多年的《玛纳斯》,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他也已经培养了30多个徒弟。

以前,《玛纳斯》都是以“玛纳斯奇”单人演唱的形式进行传唱。随着时代发展,表演形式也在不断丰富。1984年后,《玛纳斯》以二重唱、合唱、弹唱、对唱、表演唱、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新疆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先后参加公演,史诗《玛纳斯》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记者:《玛纳斯》史诗在搜集整理和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我国是《玛纳斯》史诗最重要的流传地区,各民族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系统地搜集、记录、翻译、研究和出版。

《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所演唱的史诗——8部18卷、23万行的史诗文本堪称世界上结构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文本,是世界各地所搜集的《玛纳斯》史诗文本当中的经典。

《玛纳斯》史诗的柯尔克孜文版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出版。2022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的《玛纳斯》得到完整出版,史诗的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不断取得新成绩。

新疆有关单位多次举办了《玛纳斯》史诗文化旅游节,宣传《玛纳斯》史诗文化的魅力,普及民间《玛纳斯》演唱活动。2019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第八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阿克陶县举办,有2000多名群众演员参与了文艺演出活动。

图片

▲参加《玛纳斯》史诗演出的群众演员出场。(图片来源:克州旅游微信公众号)

今年3月,在江苏援疆支持下,克州歌舞团联合各方力量,联合创排了以当地演员为主、原生态、现代版的歌舞剧《玛纳斯》,在北京民族剧院、民族文化宫演出,大受欢迎。中央歌剧院排演的歌剧《英雄玛纳斯》也在国内外舞台多次演出,获得极高评价。

图片

▲歌舞剧《玛纳斯》。(中新社发 克州歌舞团 供图)

记者:《玛纳斯》史诗何时进入国际视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国外《玛纳斯》学肇始于19世纪中期。沙俄民族学家乔坎·瓦里汗诺夫和语言学家拉德洛夫是《玛纳斯》史诗最初的搜集记录者,也是国际《玛纳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在中国及中亚地区搜集记录《玛纳斯》史诗的不同传唱版本,将其同《荷马史诗》进行比较研究,誉称它为草原的《伊利亚特》。

160多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均对《玛纳斯》有相关研究,形成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

如今,《玛纳斯》学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间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

▲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演出。(图片来源:中央歌剧院官网)

受访者简介:

图片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监制 | 杨新华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