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决尖端制造“卡脖子”取决于基础科学投入

来自九三学社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专家表示,中国未来在高端半导体和芯片等急需的技术进步方面的突破,取决于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中国解决尖端制造“卡脖子”取决于基础科学投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14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16日电(记者 张陨璧)来自九三学社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专家表示,中国未来在高端半导体和芯片等急需的技术进步方面的突破,取决于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上个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长期制裁和胁迫下,许多中国官员、专家和研究人员都呼吁加快国家技术进步,解决高端光刻机的短缺——光刻机是生产尖端计算机芯片不可或缺的机器。

“基础研究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说。

“我们越是关心创新,就越是应该致力于基础研究,”他说。“20世纪初,世界在量子和DNA方面的科研进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王汝芳指出,为了给开发193纳米芯片的突破铺平道路,包括英特尔、摩托罗拉在内的美国主要公司和主要实验室聚集力量建立了一个联盟,提供资金并组织数百名科学家进行可行性研究。

“而后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ASML)成功地将研究转化为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发光刻机的突破背后,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具体领域的重大突破,如机械、光学、电子、自动化和软件等,”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说,习总书记做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王桂林表示:“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引领。”

他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为实现经济腾飞采取了一条典型的道路——在产业、技术和科学三个层面相继实现突破。

通过走这条路,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这条路还不足以帮助中国进一步成为制造强国,“因为中国的基础科学落后于现有的制造强国,是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瓶颈",他说。

王桂林说:“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中国必须走一条反向的道路:有效地发展其科学研究,然后推动其技术研发,再而推动其高端制造。”

今年“两会”期间,九三中央提交了《关于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提案》、《关于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参政议政部部长张福麟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张陨璧)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