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乡村奏响科技兴农“序曲”

来源:新华网
2023-02-08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合肥2月8日电(记者王菲)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春季农业生产正从南向北陆续展开。在合肥市长丰县水家湖镇的智慧草莓小镇,莓农们也忙碌起来,每天有大量的新鲜草莓上市,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走进合肥莓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生产基地,果香带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记者看到,一颗颗饱满多汁的草莓早已缀满藤蔓。

“今年收成不错!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和水肥药智能管控系统,不但提高了草莓的绿色品质,每亩还可节约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多元。”合作社负责人田峰说,今年他们还将加强与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公司科研人员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草莓种苗和鲜食草莓的核心主产区,长丰草莓已有近40年的种植历史,全县有草莓种植农户8万多户。”合肥市长丰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晓虎说,“我们正在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以此为契机,推动草莓产业智慧转型,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径。”

科研人员在温室大棚里查看草莓长势。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博士智慧草莓园’!”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集成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俊一边介绍,一边兴冲冲地领着记者走进一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

巡检机器人“紧盯”草莓生长情况、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密切配合自动分析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温度、光度、湿度……依托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草莓大棚“变身”“数字化工厂”。棚内几名年轻的博士正在对自动上传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借以优化草莓标准化管理系统。

“棚内不只生长草莓,也产出农业‘大数据’。我们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推动草莓的科学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转变‘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姚俊说,农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智慧农业的广阔空间也吸引着他和他的科研伙伴们走出实验室,在这里找到科技兴农的梦想舞台。

测土机器人、“虫脸”识别仪、农业传感器……春天里,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的科研人员步履不停,抓紧测试各种农业新装备、新技术。

“我们聚焦农业机器人、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挖掘等领域,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副总经理余立祥看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智慧农业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展示的长丰县“数字大田”。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土壤肥力、农作物长势、乡村产业发展等情况一目了然。来自田间地头的农业大数据在这里汇聚、加工,支撑数字乡村的“智慧大脑”高效运转。

谈起未来的发展,长丰县马郢村党总支书记毕玲莉信心满满:“借助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

【责任编辑:舒靓】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