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为人民献歌的人才——追忆金铁霖

来源:新华网
2022-11-19 16: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题:培养更多为人民献歌的人才——追忆金铁霖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王鹏

深耕声乐教育领域数十载,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出一大批歌唱人才……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金铁霖,因病于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1月19日上午,金铁霖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以及不少声乐爱好者等,来到八宝山殡仪馆送先生最后一程。

“金老师在学习上对我耐心指导,以他的无私和大爱,指引着我在学业和事业发展中前行的每一步。”回忆起跟随金铁霖学习20余年的经历,歌唱家王丽达几度哽咽。

上世纪60年代,金铁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歌唱演员。

在金铁霖看来,培养更多的歌唱人才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个人手捧鲜花在舞台上获得成功更有意义。秉持这样的志向,他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声乐教学方面,并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金铁霖提出中国民族声乐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创建了民族声乐“七字标准”——“声、情、字、味、表、养、象”,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选拔、培养及民族声乐比赛的评判奠定了客观的标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表出版的一系列专著、论文、教材等,成为民族声乐学生学习的宝库。

《人民音乐》原主编、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认为,金铁霖在教学中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的美声演唱,结合了中国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在金铁霖的悉心培养下,阎维文、戴玉强、吕继宏、张也、王丽达等一批优秀声乐艺术工作者,唱出了《小白杨》《十五的月亮》《走进新时代》等经典歌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金铁霖去世后,众多文艺界人士和网友等,纷纷通过网络表达哀思。

歌唱家祖海说:“想起老师给我上声乐课,每次演唱会的辅导,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您的恩情和教诲让我永生难忘。”

不少网友留言悼念:“金铁霖教授的逝世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一大损失!他为祖国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向金铁霖教授默哀”……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