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的护鸟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22-11-17 1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南昌11月16日电题:鄱阳湖畔的护鸟故事

新华社记者郭强、陈毓珊

站在鄱阳湖畔的江西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红旗联圩大堤上,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负责人周海燕看着大堤两侧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侧的鄱阳湖因今年持续干旱,变为大片草洲;一侧1050亩的白鹤保护小区内,一块块藕塘中灌满着水,许多候鸟在田间嬉戏觅食。

“这是我们在今年鄱阳湖持续干旱下保护候鸟的一个新举措。”周海燕说。

南昌高新区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为鸟留水”。新华社记者周密 摄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候鸟越冬地。每年秋冬季节,数十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其中包括白鹤、白枕鹤等珍稀候鸟。

眼下正值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的季节。然而今年6月底以来,鄱阳湖遭遇持续干旱,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从最高时的19.43米降至目前的6.5米左右。

为保护越冬候鸟,以往鄱阳湖区不少地方都有“为鸟留食”的故事,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创办就是其一。几年前,这里的一片藕塘引来许多白鹤觅食,并逐渐成为白鹤的栖息地。后来,周海燕和其他爱鸟人士将这些藕塘租下来,建起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周边一些稻田也只种不收割,将谷物作为食物留给候鸟,政府按市场粮价补偿农民。

  一群白鹤在南昌高新区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周密 摄

今年干旱少雨,鄱阳湖区又上演着“为鸟留水”的故事。

“为确保五星白鹤保护小区里有水,前期鄱阳湖能灌到水时,我们提前把藕塘灌满了水。后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我们又在保护小区里打了3口电机井,以地下水来保障藕塘用水。”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党政办主任刘华龙说。

作为鄱阳湖水位下降后形成的子湖泊,碟形湖是候鸟栖息觅食的重要场所,也是“为鸟留水”的重要区域。

前段时间,都昌县一些碟形湖水位不断下降。“我们马上购置了大功率抽水泵,将鄱阳湖主航道的水抽至碟形湖,不到20天水位就提升了28厘米,促进了碟形湖内鱼类、螺蚌的繁育和沉水植物的生长,为候鸟栖息觅食营造了适生空间。”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说。

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用水泵将鄱阳湖主航道的水抽至人工水渠并输入至碟形湖中。 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刘华龙说:“候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候鸟就是保护生态,“为鸟留水”是为了给未来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说,不论“为鸟留食”还是“为鸟留水”,鄱阳湖畔一个个鲜活的护鸟故事,反映了从“人鸟相争”到“人鸟相亲”的可喜变化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地生根,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