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聂德友:吃干榨净一颗果 带领村民奔富路

8月10日,记者来到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区刺梨初加工生产线建设现场。2013年,聂德友牵头成立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它建立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按照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的思路,带领村民发展刺梨产业。

新时代的贵州人|聂德友:吃干榨净一颗果 带领村民奔富路

来源: 天眼新闻
2022-08-17 20: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jpg

1659993490408282.jpeg

8月10日,记者来到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区刺梨初加工生产线建设现场。“我们于2021年6月开始建厂,预计本月底投产,到时候我们就能自己加工园区的刺梨了。”园区负责人聂德友说,该生产线每小时产10吨,主要用于加工鲜果、储藏原浆,总投资近5000万元。

记者看到,配套的储存厂房和办公楼仍在施工中,初加工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毕,等待调试。聂德友脸上满是笑容,十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

21_副本.jpg

此前,聂德友是一个在外奔波的生意人。在国外考察时,他发现刺梨很有市场,而这个摸起来扎手的小果子,在家乡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山野上分布不少。

这个野果有巨大市场,何不就此返乡?

曾是深度贫困村的贾西村人均占有耕地少,村民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广种薄收、增收困难。但村里常年气候温和,适合耐旱耐瘠薄、保水保土的刺梨生长。

2013年,聂德友牵头成立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它建立盘州市天富刺梨产业园,按照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的思路,带领村民发展刺梨产业。

和村民商量后,聂德友花80万元购买刺梨苗给他们免费栽种,协议果实成熟后由他统一回收。然而,到了春耕时节,村民们却牵着耕牛将刺梨苗连根拔起。

虽然有些气馁,但聂德友没有放弃,而是找原因,想办法。他回忆说:“那个时候种植刺梨还是个新鲜事,他们觉得种刺梨没保障。”

22_副本.jpg

为了让村民认识到刺梨的广阔前景,聂德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不断向村民科普种植刺梨的好处。并在2015年春节前,进行了土地入股固定分红的集中兑现仪式,将160余万元土地入股分红兑现给农户。同时,还自掏腰包,修通了村里的产业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增加了对他的信任,又重新加入刺梨产业中来。

2016年,迎着“三变”改革的春风,聂德友鼓励村民以土地资源“活化”入股,村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惠农资金也以村集体集中入股经营的方式变成股金,全村老少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股东”,除了有每亩土地400元的保底分红外,合作社产生效益后,社员还可以进行二次分红,村民发展刺梨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满山遍野的刺梨开始从“别人家的生意”变成“自己家的买卖”。村民靠发展刺梨产业脱了贫发了家,以贾西村为核心的天富刺梨产业园刺梨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6226亩增加到5.6万亩,覆盖农户3498户9446人。

23_副本.jpg

  生产线投产在即,园区已开始接到订单。

聂德友说:“接下来,我们准备逐步扩大刺梨生产链,把刺梨吃干榨净,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陈发文 吴一凡

  三审 闵捷

(顾冰洁)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