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出战中国垒球联赛 新赛事新赛制“老将”变“新兵”

王兰出战中国垒球联赛 新赛事新赛制“老将”变“新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09 13: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虽然我是一个打垒球20年的老将,但这样的联赛我也是第一次参加。”2022年“中国海南芳园国际艺术村杯”中国垒球联赛在浙江绍兴如火如荼,谈及本次联赛参赛感受时,王兰如是说。

18天的赛期、72场比赛、满垒制、9支队伍双循环赛制……如王兰所说,打了20年垒球,在这样的比赛中她也变成了一名“新兵”,许多场面也是第一次见。“此前一个赛季下来,最多打8到10场球,我丢分可能都不超过个位数,这次联赛一开局就面临可能丢分的场面,防守做不好的话一局下来丢十多分都有可能。”

令王兰感触颇深的变化,源自“满垒制”。满垒赛制下,最直观的变化是每局开始进攻方的人数变多了。进攻一方在三个垒位各增加一名跑垒员,这便会出现王兰说的防守方在一开局就面临三垒跑垒员冲向本垒,造成防守方失分的情况。

从场面上看,这样的赛制是在鼓励进攻。“赛制是公平的,大家都会面临相同的局面。”王兰表示,这样的赛制可以让更多队员参与到比赛中,同时高比分的赛事也将进一步激励年轻队员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满垒赛制推出的最大价值,是对年轻队员的锻炼。”王兰说。从我国目前垒球项目的发展看,尚处在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各省队年轻队员较多,实力相差较大。

“满垒赛制可以激发年轻队员在进攻端的积极性,敢打、敢跑、敢抢分,弥补纸面上(出场名单)的差距,让防守经验不足的队伍同样有取胜的可能。”

据统计,包括国家队队员,本次赛事所有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在21.5岁,年龄最小的才刚满15岁。

近几年,在中国垒球协会的大力推动和各省的积极响应下,垒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青年队的水平也有大幅提高。但垒球项目不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运动员需要时间不断磨练、积累才能走向成熟。所以从高水平的竞技角度讲,中国垒球目前尚处在一个蛰伏期。

王兰认为,25至28岁之间的年龄段才是垒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段,垒球运动员的巅峰期往往会在该年龄段产生。“这个年龄段是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经验积累结合起来综合能力最强的时候,但目前我国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强的垒球运动员较少,更年轻的一批队员则是在经验和技术水平,战术执行等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稚嫩的阶段。”

王兰以自己为例,“我就是2013年达到了身体的最佳状态,整场比赛从头投到尾,不知道累是什么,但我现在的身体机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虽然我经验丰富,但再想投满整场,我的体能也不足以支撑,这是自然规律。”

目前,我国老一批队员已经过了巅峰期,联赛的举办为年轻队员的成长,新老交接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可以说承担着中国垒球发展的交接棒的作用。

鉴于国家队的加入,为了平衡国家与省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联赛还推出另外两项新赛制:8支省队在对阵国家队时,落后7分以上便可派上男投手;如果国家队队员不在第二天的出战名单中,还可以临时回归省队参赛。

王兰表示,这项赛制能看出中国垒球协会对赛制做出的努力。“队伍之间实力的均衡非常重要,在两支队伍实力相当、赢下比赛的概率均等的时候,场上的比赛将变得更加激烈,双方更容易擦出火花。”如王兰所言,在辽宁和四川的比赛中,这两队目前在国内的实力相当,两队攻防两端有来有回,精彩局面一个接一个。

对于这项赛制的创新,王兰说:“从比赛过程看,男投手投球手法丰富、变化多,球速快,为国家队带来一定压力。”但她同时提到:“接手想要匹配到男投手的强度时还是有些困难的,像一些失分并不是国家队打出来的,是接手漏接造成的失分,我认为这是需要完善的地方。”王兰表示,这本身就是创新赛制的一部分,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适合我国当前垒球项目的发展情况。

从国家队队员角度出发,王兰认为,虽然在联赛中国家队的实力强于其他省队,但满垒制和男投手的加入,让国家队同样能从比赛中有所收获。“一是以赛代练,提高比赛强度,帮助国家队在备战中寻找节奏、查漏补缺;二是新赛制下比赛从一开始便进入焦灼局面,锻炼国家队在关键时刻对局面的掌控能力。”

从普及角度说,新赛制降低了垒球在推广中的门槛。王兰说:“新赛制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同时可以让更多人看懂垒球比赛。像以前一场比赛下来,双方都不得分,大家都不知道垒球是如何得分的,现在三垒都有跑垒员的时候,大家更容易认识到垒球比赛是如何取胜的。

王兰在最后表示,联赛从长远看能带来怎样的效果,需要等整个联赛结束后的复盘、评估。“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我们也是历史的开拓者。”她寄语年轻运动员,无论是在省队还是在国家队,都需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女垒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对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我坚信中国女垒一定会再加入到奥运会的大家庭中的。”王兰说。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