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组织观摩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20 11: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18日,由应急管理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南郑州应对特大暴雨灾害应急演练举行。郑州市气象、水利等部门报告气象监测、灾害预警、救援准备等情况,郑州市防指根据会商研判情况下达指挥长令,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开展山洪灾害紧急避险、地下空间应急处置、水库险情抢护、医院应急救援等11个科目现场实战演练。

永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大立,市长曾凯,市领导孟祥亮、胡淼、贾晓晖、程峰、曹朝晖等在永城分会场观摩演练。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河南坚决贯彻关于防汛救灾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分批次推进部署防汛工作,全面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避险、应急抢险实战化演练。当前即将进入主汛期,要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抓细防汛抗灾各项准备工作,从最坏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大概率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和极有可能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阵以待,以万全之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确保水库、尾矿库、淤地坝不垮坝,确保大江大河不决堤,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

牢牢把握预警预判、果敢果断。提高天气监测预报能力,把趋势性气象、阶段性气象、局部灾害性气象预测与水利水文、地质隐患、自然灾害等研判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预判预警的精准性、提前量。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权威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当机立断、果断处置。

牢牢抓好应急避险、应急抢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水毁工程修复,扎实做好水库堤坝排险除患、加固疏浚工作,加强预判、适时开展水库腾库迎峰,全面检查应急避险场所安全性和防止城市内涝措施、抢险装备物料力量准备落实情况,加强干部专业培训和群众应急避险常识宣传普及,医院、学校、企业、工地等落实好防汛各项措施,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部门做好保供保通工作,确保物资备得足、调得出,抢险力量拉得出、顶得上。

牢牢强化值班值守、巡堤查险。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机制,压实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责任,制定工作指南、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巡查,重点部位加密巡查频次、实施交叉巡查,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牢牢扛稳防汛责任、科学指挥。健全完善权威统一的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抢险专家组,形成分工明确、协同联动、指令直达、运转高效的指挥机制、响应机制、执行机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工作纪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防汛抗灾硬仗。

会议强调,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应对旱涝急转、旱涝并重的充分准备,统筹抓好抗旱保苗、防汛抗灾工作,确保夏播夏种顺利,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此次演练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取得了预期效果。要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更加注重对预案操作性的检验、对极端复杂情况的处置、对先进装备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预案可操作性、指挥机构和救援力量的应变能力。要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压实防汛责任,层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特别要压实基层乡镇、行政村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预防预备,全面做好预案、队伍、物资和蓄滞洪区的应用准备;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全面查、深入查,快查快改、立查立改;进一步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落实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果断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进一步加强转移避险,细化完善预案,落实责任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进一步加强救援救灾,逐一落实巡查抢险队伍,及时预置布防,周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以防汛救灾工作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省、商丘会议结束后,该市随即召开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高大立指出,要提高对极端天气突发性、危害性的认识,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盯河道、沟渠、水闸以及城市易积涝点,抓紧时间查险除患,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要针对地下室、小区、工厂、工地、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积极组织各辖区、各行业、各领域,从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队伍建设、物资储备、除险救援、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详细制定“既分工明确、又协同联动”的防汛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在全力保障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同时,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要根据预案迅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压实防汛重点责任人工作职责,及时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准备,不断提升处置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安全度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