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防扩散不能双重标准

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出席安理会1540号决议全面审议公开会时表示,防扩散不能采取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做法,应坚决抵制条约被侵蚀、掏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防扩散不能双重标准

2022-06-01 0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出席安理会1540号决议全面审议公开会时表示,防扩散不能采取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做法,应坚决抵制条约被侵蚀、掏空。

张军表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事关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2004年通过的第1540号决议,是安理会首个专门的防扩散决议,也是国际防扩散努力的重要支柱。在国际社会不懈努力下,国际防扩散共识不断深化,防扩散体系日趋完善,防扩散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应对非国家行为体扩散活动的国际努力有效增强。

但国际安全形势正经历复杂深刻变化,扩散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朝核、伊核等防扩散热点问题延宕难决,半岛和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升级加剧扩散风险。科技进步导致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风险更加多元。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在防扩散领域进一步抬头,国际防扩散体系不公平、不合理的一面更加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科技仍然受到诸多限制。

为此,中方提出四点主张: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巩固国际防扩散体系、保障各国和平利用权利、深入推进全面审议进程。

张军说,防扩散问题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强化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机制,维护安理会权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防扩散热点问题。一味依赖制裁无助于解决防扩散问题,只会导致冲突升级和风险外溢。单边制裁和所谓的“长臂管辖”损害他国合法权益,不得人心,应予摒弃。

他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是战后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不能对其“合则用、不合则弃”,不能采取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做法,应坚决抵制条约被侵蚀、掏空。有关国家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开展核潜艇合作,执意将武器级核材料引入亚太地区,明显违反条约目的和宗旨,造成严重核扩散风险。这种不负责任的行径值得密切关注。同时,各国应进一步增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普遍性,并以各项条约审议大会等为契机,确保其得到全面、有效、平衡执行。

张军表示,多年来,一些国家凭借自身主导的防扩散多国机制“小圈子”,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歧视性出口管制措施,大搞双重标准。个别国家还以防扩散或国家安全为借口,对科技交流合作滥施限制,推动脱钩断链,严重侵蚀防扩散国际合作的基础。第76届联大通过中国和其他26个国家一道提出的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要求取消对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的限制。

张军还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一贯严格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不断完善防扩散出口管制机制和能力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加强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防扩散努力作出贡献。他从国内立法、机制建设、决议执行和国际合作层面对中方的努力进行了介绍,并称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一道,促进第1540号决议的有效执行,推进决议全面审议,为加强防扩散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2004年4月28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一致通过第1540(2004)号决议,申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决议要求各国,除其他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支持非国家行为者开发、获取、制造、拥有、运输、转移或使用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第1540(2004)号决议对所有国家规定了具有约束力的义务,即通过立法,防止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并就防止相关材料的非法贩运建立适当国内管制。决议还鼓励增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决议申明支持旨在消除或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的各项多边条约,并申明所有国家全面履行条约的重要性;决议重申第1540(2004)号决议中各项义务均不得抵触或改变《核不扩散条约》《化学武器公约》及《生物和毒素武器公约》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或者改变国际原子能机构或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责任。

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延长1540委员会工作。在2022年2月2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62(2022)号决议,将任务期限延长至2022年11月30日。安理会还决定,委员会在根据其任务继续开展目前工作的同时,应继续进行和完成对第1540(2004)号决议执行情况的全面审查,并向安理会提交审查结论报告。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