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二院多维度精准推动乡村振兴

二院帮扶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开展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发现产业发展商机、创造产业发展机会,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航天科工二院多维度精准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日报
2022-04-07 15: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7日电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时代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抓好乡村振兴。作为中央企业和国家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促进乡村振兴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2013年,航天科工集团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二院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决策,持续开展航天特色精准帮扶,帮助富源县在2019年成功实现摘帽。12年来,二院各级领导给予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派出的挂职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探寻富源真正所需,将当地需求与航天优势相结合,发挥二院在科技、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航天科技打造智能乡村

富源县地形地貌复杂,是曲靖地区自然灾害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每年降雨、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是富源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科技落后,无法对恶劣气候进行有效预报和干预,二院发挥科技优势,巧妙地把航天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用在了帮扶工作上,将科技扶贫真正落到了实处。

针对富源县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二院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服务,与当地气象局深入合作,分四期建设了“气象灾害应急移动保障指挥车、DLP高清会商显示系统、智能化操作系统和手机终端APP、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

2014年到2017年,二院派驻的扶贫干部层层推进,从基础建设到软件搭建,构成了全方位一体化的“智慧气象”系统,建成了集气象观测系统、通信分系统、语音指挥调度分系统、可视会商、预警服务分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办公分系统、供电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于一身的多功能气象灾害应急移动保障指挥车,由功能强大的指挥车重点发挥作用,配合一系列的监控和操作系统,更有每位老乡都能简单易懂的手机APP。

这四期“智慧气象”项目将富源县气象工作推上一个台阶,政府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决策和抢险,百姓能够通过手机实时监控气象变化、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系列“智慧气象”项目成功帮助富源县将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富源县防灾减灾、助农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航天医疗保障百姓健康

富源县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多年来,当地医疗资源稀少,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就医条件非常落后,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百姓。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困扰困难群众脱贫的症结,航天科工依托航天中心医院联合推进了一系列医疗扶贫措施,通过对口培训、上门义诊、远程会诊、器械援助等四种形式,把航天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手段输出到富源县,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就医条件。

富源县水质较硬,很多老乡都患有肾结石等泌尿疾病。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航天中心医院发挥技术特长,在富源县中医院专门设立了以全国知名专家、航天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保命名的专家诊室——“张保工作站”,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医疗诊治。

一系列大型义诊活动,国内顶级的专家团队深入富源乡村,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来自专家的权威诊断,疾病治愈率大幅提升。仅两年时间,张保工作站就为当地百姓做了1000多例手术,深受大家欢迎。与此同时,富源县数十名来自定点帮扶地区的“医生学员”来京进修,带回了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当地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航天教育点燃青春梦想

教育水平不高是富源县脱贫致富的难点:乡村基本没有正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接受不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小学学校教室老旧,不具备现代化教学条件……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百姓。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针对这些问题,二院派驻的扶贫干部从学前教育起步,积极推进实施航天工程,在大河镇和十八连山镇建设了两座航天幼儿园,为白马村的村民建立了软硬件均达到当时全省一流村级幼儿园水平的首个航天幼儿园。在黄泥河镇新寨明德小学建设“航天科工育德楼”,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

仅3年时间,13个“航天七彩梦想教室”在富源县落地建成,航天元素走进校园,教室成为了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成为航天文化展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航天、热爱科技。小朋友们在“航天七彩梦想教室”里发挥想象,遨游于宇宙之间;大朋友们学习航天知识,拓展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老师们在这里与学生们进行科学互动,带领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航天七彩梦想教室”成为了孩子们寓教于乐的科学天堂。二院还深入了解学校所需,将桌椅、电脑、书本、校服、文具这些学生们最需要的物资送到富源,助力富源教育环境改善,帮助教育脱贫,让富源县少年儿童和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在搭建硬件教育的同时,二院还坚持传播输出航天精神文化,在每年的中国航天日期间,富源县多家小学都会出现航天骨干、院士专家的身影,科普讲座、主题画展、航天模型拼接比赛……都是二院带给富源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一个个航天人正在以讲座、宣教、捐赠等多种方式,在富源的大地上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

随着软硬件的提升、学习的进步,更多的富源学子考上了大学。航天科工还专门设立助学金,连续6年累计捐赠80万元给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帮助学生们更好学习,点燃他们的青春梦想。

航天产业促进区域发展

作为贫困的主要抓手,农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通过科技助力产业发展,是防止贫穷的很重要因素。

富源县盛产魔芋,也是“魔芋之乡”,富源的魔芋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业支柱产业,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魔芋种性已有部分退化,加之魔芋本身的软腐病,严重制约了魔芋产业化发展。

二院时刻关注着富源魔芋的情况,因地制宜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联合富源县政府和富源魔芋研究所组织多次研讨,试图通过太空育种来优化魔芋的抗病能力。

在航天科工和二院的持续推进下,2020年5月,富源魔芋实生种、魔芋子芋、脱毒愈伤组织等材料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并于5月8日随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宇宙环游了69个小时的魔芋种子穿越了太阳辐照强的范艾伦辐射带,得到了更多的辐射也获得了更多的突变机会。但种子最终还是要回到土壤中才能验证突变的效果,目前魔芋已经在富源魔芋研究所完成了无菌盆栽培养实验,正在开展农田种植适应性实验研究。

富源魔芋上天入地,经过太空的“洗礼”,为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魔芋新品种提供了无限可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院帮扶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百姓开展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发现产业发展商机、创造产业发展机会,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土地是农业的根,如何将一亩亩土地变为良田,让航天帮扶结出硕果,是产业扶贫的最大聚焦点。

2019年,在二院的大力扶植下,富源县开始启动软籽石榴产业发展,营上镇在哈播村集中连片种植软籽石榴700亩,其中170亩采用航天智能灌溉技术,建成了智能灌溉示范区。与此同时,软籽石榴项目还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土地流转,建成了农村合作社,当地农民在依靠农业种植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多了务工劳动机会,产业链的建立从根本上帮助富源摆脱贫穷,同时也为摘帽后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8月,富源县正式脱贫摘帽,接受了国家的考核检测,彻底摆脱了绝对的贫困。全面脱贫后迎来的就是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成为二院未来帮扶工作的重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过去,二院帮扶干部凭借着和航天人过硬本领和扎实作风,为富源县带去了希望与改变,通过智慧农业、医疗帮扶、乡村治理等“组团式”的帮扶,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种植能力、医疗水平、环境治理能效和产业发展水平。

作为我国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领军单位,二院不仅肩负探索“星辰大海”的使命任务,也从未忘记脚踏大地、俯身人民。未来,二院还将继续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帮扶干部,发挥好航天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逐步将人才“组团式”帮扶拓展到更多领域,实现扶持事业发展和培育本土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层保卫线。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