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氢能产业发展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25 1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3月23日对外公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Chinese authorities on March 23 released a pla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for the 2021-2035 period. By 2035, the proportion of hydrogen produced from renewable energy in terminal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ountry's green energy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plan jointly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图为广东省韶钢产业园内氢能项目一期已建成的加氢站(2022年1月18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氢能是未来中国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氢能产业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要讲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cannot be realized overnight. Through solid and steady steps, China will pursue an orderly phase-down of traditional energy in the course of finding reliable substitution in new energy. This approach, which combines phasing out the old and bringing in the new, will ensure stead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相关词汇】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a green-oriented transition of energy

“双碳”目标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