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携手向前——中国防疫“答卷”为奥林匹克事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来源: 新华网
2022-02-13 0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初,由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持续暴发,给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蒙上了阴影。

面对防疫“大考”和“能否如期举办”的质疑,中国政府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确保北京冬奥会如期、有序举办。随着赛事推进,越来越多外国运动员和国际官员为冬奥会高效的防疫举措和安全的比赛环境点赞,中国防疫的出色“答卷”无疑为非常时期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筑牢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地区)能(在现在这种情形下)举办冬奥会,那一定是中国,我们应该庆幸冬奥会在这里举行。”荷兰速滑运动员克罗尔说,“在这儿我感觉很安全,很放心。”

2月9日,亚军荷兰选手托马斯·克罗尔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克罗尔道出了不少人的感受,“安全”“放心”是运动员谈到冬奥会防疫情况时提及最多的词汇。这种共识来自他们在赛场和冬奥村里的所见所闻所历,更源于中国防疫政策举措的精准、有效。

早在2021年10月和12月,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发布了两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对疫苗接种、海关入境、冬奥赛时、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密接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定,让相关人员有章可循。

随着赛事日益临近,外籍涉奥人员陆续到来,防疫机制开始运转,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疫情感染率都高于中国,对于入境中国的涉奥人员来说,当他们从较高感染率的地区前往较低感染率的地区,从来华之前的核酸检测,到入境时在首都国际机场的核酸检测,再到冬奥闭环内的每日核酸检测,经过层层筛查,闭环内的感染率将逐渐降至与中国本土一样的较低水平。”2月2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医学专家组组长布赖恩·麦克洛斯基如是说。

除了高效机制,科技赋能是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的另一亮点。最近,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成了各国记者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每天一到饭点,这里的“机器人厨师”便忙碌起来,饺子、馄饨、汉堡、薯条……烹饪完成的食物通过空中云轨,自动送达对应餐桌上空。

“我对这个餐厅印象太深刻了,机器人炒菜、上菜非常高效,全过程不用手去接触,干净又卫生。”国际广播中心保障人员马蒂努斯·盖曾说,“在冬奥村、比赛场馆和主媒体中心,类似的消毒机器人、AI服务员随处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科技屏障。”

2月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赞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政策。他说:“北京已经准备好了,场馆准备好了,运动员也准备好了。虽然遭遇疫情,但我们在冬奥闭环内感觉非常安全,这里工作非常高效。”

点亮共克时艰的人类情怀

“虽然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但依然难掩他们动人的笑容。”这是哈萨克斯坦越野滑雪国家队主教练亚·巴佳伊金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第一印象。

“每个志愿者都很友好,他们向我打招呼,欢迎我来到中国,这让我感觉很温暖。”他说,“我知道中国人为筹办冬奥会付出了很大努力,感谢所有中国人民。”

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特殊的奥运会。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艰难条件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热情,张开怀抱欢迎各国和地区运动健儿,为推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与平台。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

2021年10月,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粉丝的一条请求引起了中日两国网友的关注。由于疫情影响无法亲临现场为偶像助威,这名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拜托中国观众为羽生结弦加油。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时作出回应,“交给我们吧!感谢对中国新冠防疫措施的理解!”

2月10日,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比赛结束退场时回身向赛场鞠躬。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在2月10日结束的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随着羽生结弦完成他的最后一个动作,现场观众向这位错失奖牌的运动员报以热烈的掌声,羽生结弦长时间向观众鞠躬致敬。中国观众不负所托,这一幕令人动容。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北京冬奥会再次向人们证明,当人类面临新冠疫情的共同挑战时,只有团结携手、共克时艰,我们才能一起拥抱美好的明天。

贡献精彩奥运的中国答案

北京冬奥会比赛如火如荼,精彩的赛事、有序的组织、暖心的服务,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和媒体由衷点赞。如何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呈现出一场精彩的冬奥会?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月4日晚,随着奥运之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升起,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对于期待已久的全球冰雪运动爱好者而言,“好戏”正式上演。惊心动魄的短道速滑,美丽优雅的花样滑冰,挑战极限的高山滑雪……人们在感受冰雪赛事魅力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防疫保障的力量。

“虽然面临新冠疫情,北京依然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无论从体育、社会还是防疫方面,北京冬奥会的组织工作都处于高水平。”阿塞拜疆副总理、阿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副主席阿里·阿赫梅多夫说,“继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即使面临巨大的疫情压力和复杂的防疫工作,中国依然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办奥特色。”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成民铎认为,“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经验将成为奥林匹克的宝贵遗产,它将为今后的奥运会树立全新标杆,引领新的办奥风潮。”

2月1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观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巴赫曾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将为冬奥会举办设立一个新的标准,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奥运之火生生不息,驱散重重迷雾。中国在严峻疫情下举办的精彩奥运,让世界看到希望的光亮,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我们的答案。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