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0处!成都水文化遗产资源家底丰厚

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自2021年6月开展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及相关工作以来,历时半年完成对该市23个区(市)县14335平方千米的普查工作。

超1500处!成都水文化遗产资源家底丰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31 10: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31日电 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自2021年6月开展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及相关工作以来,历时半年完成对该市23个区(市)县14335平方千米的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查明水文化遗产资源1507处,其中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资源1165处,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资源342处。同时对资源进行分级评级,Ⅰ级资源50处,Ⅱ级资源86处,Ⅲ级资源184处,Ⅳ级资源439处,Ⅴ级资源546处。

除了为人熟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此次普查还挖掘和完善以往并不为人了解的资源。据普查组负责人介绍,普查期间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资源,如“四渎之首”江渎庙遗址,与杭州良渚水利遗址同为史前最早水利遗址的红桥村护岸遗址,中国最早的四座水电站之一贯子山(玉虹桥)水电站,全国唯一的水事衙门三县衙门,饱含地方故事的东部新区海螺古桥群等,每一处都体现出成都深厚的治水传统,讲述着属于成都的水文化故事。

此次普查总结提炼形成了集“标准体系、数据管理、成果报告、保护利用、工作示范、宣传推广”于一体的成果体系(即《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报告》《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潜力评价与保护利用建议》《成都市水文化遗产示范研究报告(系列材料)》《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名录》《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普查导刊》),文字共计50余万字,图片5000余条。围绕资源特点,在前三级资源基础上,重点筛选出江渎庙、浣花游江、文脉堰等20处具备利用潜力的特色资源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具体利用建议。同时建立智慧水务平台水文化板块,智慧化展示海量水文化遗产资源数据。

目前,成都市正在向省上申报 《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地方标准。开展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摸清了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掌握成都市水文化遗产的总量、规模丰度、品级品质等,还用新的资源观和价值观重新认识与评价水文化遗产,对于保护管理遗产资源,全面加强科学开发保护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