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蕉溪古道上的那颗青石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5 09: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蕉溪岭,巍巍荡荡,钟灵毓秀。

从浏阳城区一路向北沿着蕉溪岭顺势而下,一个被绿水和青山拥在怀里的小镇似是一位少女,款款走来。这里,便是湖南省浏阳市蕉溪镇。

下了车,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黛瓦粉墙,屋舍俨然。穿过屋场,沿着蕉溪岭往上走数百米,一条石板路静静地躺在了脚下,石板路由一颗颗青石平铺而成,无名。

曾经的蕉溪岭,崎岖险峻,听着行人的叹息,住在上脚下的人有了想法:修路。几百个日日夜夜,他们挥起锄头,将岭的坡度一点点降低;几千个来来回回,他们用渗血的手,将青石一块块铺成台阶。终于,古道修好了,行人骑着马儿、哼着曲儿也能穿过蕉溪岭了。慢慢地,古道边有了凉亭、有了饭店、有了箩行,行人在此歇脚、解渴,然后重新出发。

一天,古道上跑出一位少女,她穿着草鞋,踩着青石,来到了浏阳县城,在耳边“咔、咔、咔”整整响了两年的织布机和封建家庭的愚昧无知让她窒息,她要读书,要逃离。

如果说善良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褒奖,那这份褒奖就应当给这位少女。是的,饿着肚子、睡着楼板,终于走出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她,又踩着青石回来了,带着满腹经纶,连同她纯真的梦想。

“我要带着更多的娃儿从古道走出去,我要做娃儿们脚下的那颗青石!”少女的梦想总是美好,却未曾想过前行的路上崎岖多坎坷。

那一年,山上有一个破旧的庙,庙里开辟了一间教室,零星地摆放着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少女住在这里,吃在这里,一晃便是七年。七年,她带了三个班级,培养了32名学生。

那一年,冬天特别的冷,树上到处挂着冰棱子,少女的手脚长满冻疮。家人心疼,她摇摇头说,不疼。天没亮,她便起床烧水,学生进门了,她打来热水挨个给他们暖脚。她说,娃儿们的脚不能长冻疮,长冻疮疼,疼了,他们就不能来上学。

那一年,学费不贵,但是山里的娃儿交不起。“先把书读好,学费咱不急。”少女像妈妈,在孩子们的耳边呢喃。转身,她默默地帮一个又一个孩子垫付了学费,而这时,少女已经嫁了人,生了小孩,孩子们的口粮都很紧张。

这位少女就是蕉溪镇常丰村的田国英老师。

岁月静好,古道悠长。

昔日的学生,长大了。他们沿着那条青石铺成的古道,奔向了天南和海北。

昔日的少女,也老了。1979年,田国英老师办理了退休手续。然而,她心里的那团“奉献之火”却始终在燃烧。

1994年,突逢大雨,常丰小学的老校舍倒了一大半,一夜之间孩子们没了教室,田国英拿出儿女准备给她买金镯子的500元钱交到了校长手中,叮嘱“一定要把教室修好,不能让孩子没了去处”;2018年,她一举将自己一分一毛攒下来的4万元退休金全部捐赠给了贫困学生。

在浏阳市举办的“感动浏阳”第五届道德模范交流活动上,作为表彰对象之一,年过9旬的田国英对着录制镜头,眼神坚定: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一定为教育做最后的贡献!

青石是一种精神,平凡、朴实、坚韧、无私,田国英就是这样一颗青石,默默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蕉溪人。

3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家里五位老人的“中国好人”李佑莲、二十年如一日细致照顾同母异父弱智弟弟的“中国好人”田文、十四年如一日照顾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瘫痪老人的“湖南好人”戴佑金、十几年如一日义务照顾邻居的“长沙好人”于敏华、辞去工作历时近一年义务工作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一线的“优秀党员”高波涛、始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最美巾帼英雄”陈利……一个又一个出彩蕉溪人成了“好人”的代名词。

如今,“好人”已经成为蕉溪的一种文化,他们像一颗颗安静地躺在蕉溪古道上的青石,用无私和奉献浸染着一个蕉溪的风气,净化着一个蕉溪的发展环境,承载着蕉溪的未来。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