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持续、更多机遇、更加开放——从太原论坛看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

来源:新华网
2021-09-03 22: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太原9月3日电 题:更可持续、更多机遇、更加开放——从太原论坛看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柴海亮、梁晓飞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

9月3日,汾河水畔的锦绣太原,再次成为全球能源界瞩目的焦点,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这里开幕。聚焦“能源 气候 环境”主题,300余位国内外嘉宾共商绿色发展之路。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这场国际盛会,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举办的能源领域首个高规格论坛,传递出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心,发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扩大国际合作的权威声音。

“双碳”目标引领能源革命

黄河古渡边,一家家农户屋顶上,银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凭借一个叫“直来电”的盒子,光伏发电发出的直流电不需转换,就能直接供给家里的灯、电饭煲、电暖气等电器使用,多余的电量还可以“隔墙售电”。

摩托车换成了电动三轮,柴油除草机变成了电动除草机,厨房、住宿取暖不再烧煤……山西省芮城县庄上村的变化,是中国能源革命的一个缩影。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政府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是关键期、窗口期。”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要大力控制能源消费,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煤炭大省山西是中国能源转型的“窗口”。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过去5年,山西累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57亿吨,超出国家下达任务4270万吨;风电、光伏装机年均增长24%、63%,装机规模升至全国第四、第七位。

“我对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加快能源转型所采取的措施深感鼓舞。”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说,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为中国转型指明方向。去年新增发电量的80%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的91%,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强国。

低碳转型催生全新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应对全球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种单独的能源都不是最有效的碳中和解决方案。”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利用这些能源制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既能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使用问题,也有助于减碳脱碳。

李书福说,我国目前绿色甲醇技术已经成熟,正在向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车已规模化运行2.7万辆,总运行里程达到8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120万公里。

从绿色甲醇到绿色钢铁、绿色焦化、绿色建材、绿色工厂……能源低碳转型,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

太谷饼是山西省的一种传统名吃。日前,一款被赋予“灵魂”的太谷饼“火”了,饼中添加了1%至2%的藻粉,味道更鲜美。藻粉是由螺旋藻和小球藻等微藻磨制而成,除了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鲜,还是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保健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微藻竟然是用火电厂、焦化厂排出的尾气饲养的。山西恩懿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张亮说,微藻固碳效率比普通植物高10倍以上,可以高效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转化为生物质。“这为排放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目前螺旋藻和小球藻的市场价格在每吨4万元和每吨12万元左右。”

火电厂排放出的烟气不仅能养藻,也可以通过碳捕集,提取出高纯度的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新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碳纳米管被视为卷成管的石墨烯,是新能源行业急需且供不应求的重要材料。”山西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院长宋维宁说,通过科技创新,不仅消除了温室气体,还开创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零碳经济可能是中国最为雄心勃勃的一次转型。”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说,这次转型也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可以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中引领绿色转型。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近年来,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事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我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携手合作。”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说,世界银行一直与成员国紧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新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承诺将35%的资金用于气候行动,较上一个行动计划中的28%有增加。

“缓解气候变化需要形成全球层面共同利益和深入的合作。中国在全球努力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希腊环境和能源部长科斯塔斯·斯克雷卡斯说,“希腊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我们预计,投资意愿将会随着我们进一步改革和新战略的进行而加深和扩大。”

蒙古国能源部长南萨拉·塔宾贝赫说,蒙古国也在面临能源转型方面的全球性挑战,愿同其他各国合作,生产并出口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入地区能源一体化,实施“东北亚超级电网”项目。

“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投资需要在未来十年内增加两倍,才能使全世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刘振民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要激发雄心,增加紧迫感,动员政治意愿,加强国际合作和融资,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能源。(参与采写:魏飚、张磊、王劲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