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中国脱贫智慧启迪非洲青年

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分享了中国脱贫的国际意义。他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而且为世界各国解决减贫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选择,让世界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光明前景。”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脱贫智慧启迪非洲青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17 21: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中非未来领袖对话”减贫发展座谈会发表讲话。(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国日报吕梁7月17日电(记者 王瑜)7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中非未来领袖对话减贫发展座谈会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举办。13国非洲在华青年领袖代表与中国青年扶贫干部相聚革命老区,共话中非减贫发展,畅谈中非合作未来。

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分享了中国脱贫的国际意义。他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而且为世界各国解决减贫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选择,让世界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光明前景。”

林松添强调,中非未来领袖对话减贫发展座谈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参与活动的非洲青年同志能通过实地参访,“看懂中国”、“听懂中国”,成为传承中非友谊的使者,成为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促进者,成为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让非洲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建设者。

兴县是中国革命老区,曾是山西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参加座谈会前,13国非洲青年连续多天“走读”兴县,通过“我在中国看脱贫”“我在中国当村官”“我在中国当主播”“我在中国当老师”等形式,实地参访了当地减贫发展与脱贫攻坚项目。

“百闻不如一见!”来自喀麦隆的门杜在会上两次提到了这个饱含中国智慧的俗语。门杜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他说,这次“兴县行”是一次为非洲大陆、非洲公民解开中国之谜的好机会。

“这五天我们学习了党史;体验了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并通过观察第一书记孟庆克的工作作风了解了全中国基层干部工作的精神状态;深入学习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等扶贫方式……

“简而言之,扶贫是‘以人为中心’的产物”。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进一步解释道:“在兴县沙壕村,我们看到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是如何改变的,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激发内力’和‘对口帮扶’来攻坚克难的。我们忘不了在这片由荒山变为肥沃的土地上所看到的景象,不仅仅是这个县的人民在为脱贫而不懈努力,中国政府也在做很多事情来了解村民需要什么?”

清华大学博士生,来自喀麦隆的高飞深度分析了中国“精准扶贫”的理念,并表示,这样的脱贫举措将会对非洲有借鉴意义。他说:“由于中国和非洲有很多共同点,我相信在非洲这些减贫方法也会有效。”

和平国际医院的医生,来自毛里求斯的苏玛对此深表认同,她感叹道:“贫困不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非洲青年,我们一定会把这些经验带回非洲。”

座谈会上,非洲青年纷纷表示,作为中国与非洲连接的重要桥梁和文化使者,我们有责任更好地利用在中国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为中国和非洲的共同未来出谋献策,让中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畅通。

(王瑜)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