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来源:江西日报
2021-06-22 0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江西脱贫攻坚能够取得胜利,与广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2.2万人次。他们一棒接一棒,完成一桩桩民生事、一件件善举,赢得了好口碑,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他们理清工作思路,把一个个问题破解在村里,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统筹兼顾 夯实驻村体系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这样一名脱贫攻坚“老兵”——驻村23年的鹰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原副支队长陈正山。他先后在6个村委会49个村小组开展帮扶,帮助130余户村民发展产业,如今已有20多户村民成功创办加工企业、休闲山庄以及特色果业。

在脱贫攻坚一线,陈正山不是独自在作战。江西坚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纳入脱贫攻坚全局推动,持续用力推动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2016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到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乡镇、贫困村交流任职工作机制。

2018年8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西省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从选派要求、选派程序、工作职责、日常管理等7个方面,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部署。

在脱贫攻坚上领跑,尽锐出战、越战越勇。江西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全覆盖,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组织

江西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基层党组织,把红色教育融入扶贫干部培训,以苏区干部作风答好脱贫攻坚“时代之问”;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基层党组织带头推行产业扶贫。

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村组农家,九江学院派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的谭翊泉,从扶贫干部到第一书记,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八年来,他把一个运货基本靠人拉、出行基本靠腿走的偏僻山村,变成建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2个扶贫基地及2个村办企业,发展苗木、蔬菜、龙虾、皇菊等产业共计800余亩的田园综合体。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村民来自16个省份的移民村,因为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被评为九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江西省文明村。

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第一书记方建新,从基层党组织入手,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变成示范村、上进村、团结村。2020年,范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该村脱贫攻坚成果还入选“全国脱贫攻坚优秀案例”。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江西脱贫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1.3%,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的达78.92%。

精准扶贫 提升造血功能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走田埂、爬陡坡”,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们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

驻村八年的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方敏军,经历了父亲患绝症去世、妻子高龄生育二胎等关键期,但他全身心投入村口村扶贫工作,踏遍村里的山山水水,因地制宜在村里发展了710亩脐橙、200亩小龙虾基地、年收入十余万元的桶装山泉水厂。

从大学教授变身扶贫“专家”的宁都县黄陂镇高田村第一书记曾昭优,走遍了高田村1428户村民,他根据村里条件和贫困户实际,实施产业扶贫“二三八工程”(即2头猪或牛、38只鸡)和“二六O工程”(2亩莲子或烟草、60棵脐橙树),让169户脱贫户户户有产业。截至去年底,全村脱贫户通过产业增收,连续3年户均收入超1.5万元。

如今,一批曾经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杏花村的南酸枣糕、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的微刺玫瑰、崇仁县许坊乡谙源村的麻鸡等,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记者 陈化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