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来袭 因何而起?是否会成为常态?

张碧辉表示,北京本轮沙尘暴的确强度较大,但从成因来看,是由于前期北方地区升温、降水偏少,加上高强度的蒙古气旋“配合”才得以达成,而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不太容易成为常态,公众对此不必过分担心。

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来袭 因何而起?是否会成为常态?

2021-03-15 13: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孙冰洁)15日北京地区遭遇一场强沙尘暴侵袭,PM10浓度显著升高,大部地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从肉眼看,北京户外天空一片昏黄。此次沙尘天气因何而起、强度如何、又将持续多久?新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与北京市气象局相关专家。

3月15日早8点,北京西三环(新华网孙冰洁摄)

强度: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

“从整个强度上来看,我们判断此次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目前已达到强沙尘暴级别。”

15日,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给此轮沙尘天气这样“定性”。

从14日白天开始,北京大气扩散条件已经较差,能见度不佳,至当日下午17点15分左右,北京市气象台连发大风蓝色预警和沙尘蓝色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护大风沙尘侵袭。15日早晨北京市PM10浓度显著升高,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目前北京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300~800米左右。PM10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海淀四季青站达357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西北部多地处于严重污染级别,城区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级别。

成因:此次沙尘暴因何而起?

谈及此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张碧辉告诉新华网记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从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条件看,前期整个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5-8℃,且降水稀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发生。其次,受较强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到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以及华北北部等地,先后出现了六到八级大风天气,为本轮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针对此次大风沙尘暴天气,北京市气象台分别于14日17时15分、17时20分发布大风蓝色和沙尘蓝色预警信号,并于15日7时25分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从目前的情况看,本轮沙尘暴不仅强度大,而且影响范围非常广,现已波及西北及华北地区,后续影响我们还在持续关注。”张碧辉说。

防范:沙尘来去匆匆这些事项勿大意

虽然3月份为北京沙尘天气高发季。但鉴于北京近几年已很少出现类似此次的强沙尘暴天气,不少网友担心沙尘暴天气是否会再次常态化,甚至回到几年前的高频率。

  1951-2020年3月份北京观象台沙尘日数(单位:天)

对此,张碧辉表示,北京本轮沙尘暴的确强度较大,但从成因来看,是由于前期北方地区升温、降水偏少,加上高强度的蒙古气旋“配合”才得以达成,而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不太容易成为常态,公众对此不必过分担心。

此外,从目前的气象预报来看,这次过程过去以后,本月19、20日左右,北方还会再迎来一轮冷空气,但强度较之此次要明显偏弱,且主要影响范围局限在西北地区。

另据新华网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了解,预计,此次沙尘暴天气将持续到15日下午,傍晚逐渐减弱,夜间风力减小,能见度转好。16日受偏南风影响,可能出现沙尘回流现象,PM10浓度短时升高。

虽然今天下午天气逐渐转好,但北京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提醒,沙尘来袭期间风力强劲,能见度下降明显,市民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此外,当沙尘天气来袭时,公众外出需注意利用帽子、纱巾、口罩和眼镜等物品遮挡风沙,防止沙尘颗粒进入口腔、鼻腔和眼睛,引发不适;并且,大风沙尘来袭时往往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咽喉干痒、嘴唇干裂、皮肤瘙痒等不适,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迅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孙冰洁)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