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利  >>  正文
范正利:国之大者,在于审时度势谋划长远
范正利
2021年03月12日

五年,复又五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跨越七十年历史云烟持续编制系列 “五年规划”——为天下先而一以贯之!这也难怪被西方学者视为观察并解读“中国之治”的独特密码。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洋洋7万余字,又一个五年的国家发展方略,注定会再次引起世界瞩目。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者,预也。是为传统!

“为了加速国家建设,除应动员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人力和财力以赴外,必须加强国家建设的计划工作,使大规模建设能在正确的计划指导下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盲目性。”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中这样强调。文治武功,建立新中国大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智慧的,故而彼时也是审慎的、清醒的。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始于1953年,正式公布于1955年的“一五”计划,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此评价道:“‘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就是同50年代大多数新独立的、人均年增长率为2.5%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验也是成功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成功的,从“二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历经跌宕沉浮。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方趋于完备。其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终于到来了。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是“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的开始,意味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如今,“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经济体制的升级,乃是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庄子曰,“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更何况,“五年规划是建国以来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编制一个五年规划通常需要10个步骤,历时三年。“十四五”规划的准备工作则是从2018年8月开始的,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横向而言,注重了全面性、协同性。综合平衡是发展计划的基本原则,“十四五”规划包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5大类20项重要指标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均得以实化量化。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规划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存在内容上的一种观照;后者作为年度规划,也同时提及“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纲要。与其他中央文件的互鉴与呼应是“中国式”规划的一个特色,也是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体现。

以具体内容为例:“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等内容。这与此前不久下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相辅相成。同样道理,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划也要横向统筹同时期出台的《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从而做到步调协同一致。

纵向而言,注重了阶段性、延续性。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那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就必须综合考量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性,比如要完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无缝式衔接,或者说做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同时,向普通民众公布了上一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这何尝不是“有为政府”的一个标志?如前所述,作为长期规划的“五年规划”尽管更侧重于宏观导向,但已在实化量化指标上又前进一步。前一个“五年规划”的答卷,无疑是后一个规划的参照。大国伟业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取得一个个阶段性胜利后的事业延续。

显然,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关乎国家未来,也关系个人生活。“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曾这样讲道。

在这个春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谓谋划长远;新征程的号角声中,英雄的人民已经从当下出发。

财经作家、高级记者,系《人民交通》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