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争先恐后!清洁能源成各国角逐的新赛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11 1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将创造巨大的新经济机遇。为早日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中国正积极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并已经在多个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但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仍需克服一系列新挑战,确保清洁能源的经济性、可靠性和高质量。

 

 

去年,中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为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活力。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并推动世界各国作出减排承诺;而技术革新将使这些愿景变为现实。数十年的探索研究、不懈进取,再加上规模经济效应加速了创新进程,让清洁能源技术成本大幅下降,效益稳步提高。

根据中美两国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中国的碳中和机会》报告,上述趋势为中国创造了新的内外部经济机遇。报告认为,加快清洁能源转型步伐应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的核心之一。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优势

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将刺激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企业的创新,促使它们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通过加强气候政策,中国不仅能实现“蓝天目标”,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还将加强能源安全。

中国已经在多个新兴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如太阳能、风力发电和先进电池技术等,这些技术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支柱。

中国在太阳能发电设备总量、生产能力及技术出口方面位居世界第一,这使它在全球最重要的清洁技术市场获得了优势。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太阳能是有史以来成本最低的电力来源之一。该机构负责人法提赫·比罗尔 (Fatih Birol) 预计,2022年之后,每年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有望连创纪录。

中国还是电池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全球大约一半的电动乘用车和90%以上的电动公共汽车和卡车都在中国。今年1月《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电动汽车的报道称:“汽车业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而中国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主导电池、电动机和其他关键零部件市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全球共识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纷纷表示,将致力于绿色交通转型,加快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过渡。各国提出的目标一个比一个迫近:2017年,法国宣布204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车;去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2035年开始只销售电动车;而仅过了几周,英国就把燃油车禁售目标提到了2030年。

汽车电动化得到了一众车企的强力支持。今年2月,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宣布,计划到2035年只生产电动汽车。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出现动荡,在此期间,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上,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都在迅速增长,市场表现优于传统燃油车。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到新车销量的28%,到2040年将占到58%。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济考量

在中国,新建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里下降了82%,风力发电成本下降了33%,这两种能源的平均发电成本都低于新建燃煤电厂。如此大幅“跳水”意味着,即使考虑到保障系统可靠性的额外投资,加速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仍将带来总体发电成本的降低。

与此同时,在过去10年里,电池成本也已经下降了89%,电池储能技术不断改进,还有其它方面的更多创新值得期待。目前电动汽车在燃料和维护成本方面可以为消费者省下不少钱,但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电动汽车本身的价格仍比燃油车高出不少。因此国内某电动汽车厂商采取创新做法,电池变买为租,以降低长期成本。

蓝天对于生活质量的价值无需多言。清洁的空气还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工人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认为,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为中国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近两年内相当于GDP的0.7%增长到2050年左右的3.5%。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之外,应对气候变化在道义上也势在必行。大力开展行动,维护气候稳定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应尽的义务。中国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面临着北方地区荒漠化、沿海地区洪灾和全国性极端气候等多重威胁。如果全球变暖失控,中国和世界都将付出灾难性的代价。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盘规划

然而,中国如期实现碳排放达峰确实存在挑战。例如,要建立一个由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能源系统,就必须重新规划电网管理,确保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给。

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德国已经证明清洁能源可以提供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电力。可再生能源占德国电力供应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12%提高到2019年的4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从22分钟降低到12分钟,减少了近一半。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电网局 (BNetzA )

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正在从经济角度改变气候政策。新技术提供了一条通往更清洁、更廉价能源的新途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机遇的驱动下,各国纷纷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让气候政策变得越来越像是一场竞赛。

然而,尽管新能源领域盈利前景看涨,但仅依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行的。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地方,现有的政策和市场势头尚无足够动力推进全社会向清洁技术转型。要将气候变化限制在合理水平,就要求未来十年全球碳排放迅速降低。中国已经通过加强气候政策,设定更早实现碳排放达峰的路线图,为世界应对全球变暖失控这一普遍威胁树立了榜样。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