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而归,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 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揽月而归,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来源:央视网 2021-02-24 18: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

▲ 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习近平对探月工程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国航天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去年12月,在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习近平首次集中概括了“探月精神”——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探月精神”光辉闪耀,激荡起我国航天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力量。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是指航天器完成预定空间任务后高速返回,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后,跃起跳出大气层,经过一段时间飞行,再第二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如同在太空中“打水漂”,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速。)

在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

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我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又一成功典范。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一个个中国探测器成功到访月球所勾勒描绘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逐梦足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首次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五项中国“首次”集中展示了探月工程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科技伟力。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强国任重道远。

在推动实施好探月工程四期、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的道路上,让“探月精神”继续引领我们,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而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