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积极建设体育强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6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现在距离的日期越来越近,我们要增强做好筹办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带动更多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提升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水平。

冰雪运动历史悠久

冰雪运动,泛指在冰上与雪地上进行的各种运动。最早的冰雪运动源于北欧,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挪威就已有了滑雪运动。今天能见到最早专用的滑雪板现保存在享有“滑雪运动之都”的挪威奥斯陆,那里的博物馆陈列着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此外,在挪威还曾发现大约4000年前的两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追捕野兽的石雕。到中世纪,滑雪运动开始逐渐纳入军事训练科目。

中国的滑冰活动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代北方结冰地区已经有了滑冰,宋代出现了被称为“冰嬉”的体育运动,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明代有了“冰床、冰擦”的记载。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设立了“技勇冰鞋营”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

从过去的21届冬奥会中,欧美争霸始终是主旋律,美国、俄罗斯、德国和加拿大是公认的四大冰雪竞技强国。从全球范围来看,冰雪体育产业目前已在一些冰雪大国形成规模,例如:俄罗斯的冰球、瑞士的滑雪场、奥地利的雪具工业生产、芬兰的凯米保暖木屋、法国的滑雪用具、日本的扎幌冰雪节等。

把握发展冰雪运动机遇,努力成为“后起之秀”

我国的冰雪运动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据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冰雪运动还面临群众参与度不够、场地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三大短板。

2019年3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备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的《意见》,给中国冰雪运动带来巨大的发展良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名后起之秀与“追赶者”,大力发展竞技性、群众性冰雪运动和相关产业,缩小与冰雪强国的差距。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从资源上看,中国是冰雪资源大国,尤其北方省份冰雪资源最为丰富,产业化的潜力最大;从发展的势头看,2019年中国的滑雪人次已达1090万,整个滑雪市场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在中国770家滑雪场中,一些滑雪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1月,笔者作为中央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的专家成员,实地考察和采访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青山北麓的松花湖滑雪场。该雪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滑雪,有六条雪道、三条索道,分为中级、初级、越野滑雪和跳台等雪道,适合不同程度的旅游滑雪爱好者,该滑雪场曾举办了全国第六届冬运会,其设施国际一流,可举办国际竞技赛事。

冰雪运动蕴含着巨大商机,我国已经有五百多个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滑雪场,并且这一发展趋势还在继续。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5万亿元,而冰雪运动产业届时也将会拥有万亿的体量。

“备战冬奥”与“普及冰雪”齐进步,助力体育强国梦

冰雪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分支,发展冰雪运动,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层面。《意见》提出到2022年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是: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全项目参赛,取得我国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冰雪运动是中国体育的一块短板,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冰雪竞技运动的历史性突破,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深化国家队训练管理体制改革和协会改革,跨界跨项选人才,加大科技保障;另一方面要把国外优秀教练“请进来”,让集训队“走出去”到冰雪强国训练,全面落实“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冬奥方略和时间表。

体育强则中国强,群众体育关乎到人民健康体质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必须把备战北京冬奥会和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相结合,尤其是要把青少年的冰雪运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中国冰雪持续培养后备人才,要让冰雪运动成为全民健身的形式之一。根据我国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全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给中国冰雪运动带来巨大的发展良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竞技性、群众性冰雪运动和相关产业,缩小与冰雪强国的差距,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

作者:上海研究院 兼职研究员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