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湖南上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创新“密码”

近3年,长沙矿冶院共获授权专利217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104项)、软件著作权10项;主持和参加制定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1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5项。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湖南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解锁湖南上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创新“密码”

来源: 红网
2020-12-02 15: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红网时刻12月2日讯(记者 李兵 )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全国共有63家企业上榜,其中湖南省有5家,分别为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

那么入围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具体有哪些特征,它们何以引领高质量发展?记者带你解锁藏在湖南上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密钥”。

圣湘生物:乘风破浪 深耕力行

  圣湘生物应急研发团队加班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8月28日,沪深两市迎来“抗疫第一股”,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敲锣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启资本市场旅程。

这是市场与相关部门对圣湘生物综合实力、科技能力和企业创新性、成长性的充分验证与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时,圣湘生物便成立了以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董事长戴立忠博士领衔的疫情防控应急技术攻关小组。第一时间开发了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是国内最早获批上市前六家企业之一,并获欧盟CE认证、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巴西ANVISA认证等30多项国际权威注册认证。

目前,圣湘生物研制的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已服务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

“之所以我们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圣湘生物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深耕是分离不开的。”圣湘生物副总经理、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范旭介绍,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培养及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强劲。围绕行业痛点难点,圣湘生物建立了 “高精度磁珠法” “一步法”“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多重荧光PCR”“高通量测序”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在分子诊断领域有明显先发优势。公司是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在研制成功新冠核酸检测产品之前,公司就先后成功开发了冠状病毒(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产品。据初步统计,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平台,圣湘生物不仅已经开发出400多种产品,而且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长沙矿冶院: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

  长沙矿冶院与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五矿新能源材料双创示范基地”。

同样以“技术立企”的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7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一直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材料研发生产、深海矿产开发等领域的骨干力量,为我国有色和钢铁工业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累计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二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00余项。

在陆、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微细粒复杂难选红磁混合铁矿成套技术”在太钢袁家村建成产能亚洲第一的生产线;“闪速磁化焙烧技术”使我国储量50亿吨的菱、褐铁矿得到工业利用,获2017年度冶金科技一等奖。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采矿装备技术方面获得重大进展,2016年完成我国首次海洋采矿单体设备扬矿泵管系统海上试验,2018年完成我国首次海底矿物集矿系统(“鲲龙500”采矿车)海试并成功入选2019年“湖湘创新七大名片”,为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商业开采奠定了坚实的装备技术基础。

开发了CYP-01耐低温环保型萤石捕收剂、萤石高效活化技术、复杂脉石的分步抑制技术,攻克了含钙矿物与萤石分离这一世界选矿界难题,形成复杂伴生萤石高效回收成套新技术,在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公司3500吨/年选厂实现成果工业应用,助力郴氟公司于2107年扭亏为盈、成为郴州市明星企业。目前,该成套技术已被列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我国伴生萤石综合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3年,长沙矿冶院共获授权专利217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104项)、软件著作权10项;主持和参加制定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1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5项。

长城金融:抓住机遇 争做行业的引领者

长城金融正打造自主安全防线,创造安全、智慧、便捷、绿色的数字化交互式新金融体验场所。

“存取款、办卡开户、支票受理……”3到5分钟,便可在这样一台“小银行”机上实现智能自动化一键办理,既方便又安全。

这便是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之一。该公司专注于金融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年大型自主设备生产能力达10万台,公司采用信息化全流程管理体系,构建了包括西藏在内的300多个直属点的全国性销售服务网络。

秉承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长城金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和项目实施团队,共有研发人员439人,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7.6%。公司每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占比预计达到8%,超1亿元。围绕“核心人才、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发展策略,助推公司成为了业内数一数二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5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3项,其系列核心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长城金融正致力开发自主安全的金融设备和行业系统方案,推进“端+平台+智能”技术战略,打造自主安全防线,创造安全、智慧、便捷、绿色的数字化交互式新金融体验场所,有力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信息技术治理和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促进金融信息系统国产化,积极推动金融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华翔翔能:产学研成转型升级“新引擎”

  华翔翔能致力于将产学研转化为成果。

9月20日下午,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行车正把组装好的箱式移动变电站搬运到运输车上,随后这些设备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与数以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样,在市场的激流中打拼、沉浮。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探索创新,这里渐渐成为省级重点预备上市的民营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公司技术中心研制开发的全地埋智能预装式变电站、自动谐振式电力滤波器、精细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则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企业的生命在技术,技术的关键在人才”。这是公司董事长李文芳的开场白,言语中透露出一丝自信——这是他十几年前创业时的观点,如今依然非常适用。他对技术创新有着一种特别的执着。

在这个全新领域,华翔翔能得益于科技部门的指导,与高等院校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随着益阳市民营企业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大学博士工作站等的挂牌,华翔翔能用科技创新的拳脚敲开了新兴产业的大门。该公司一直重视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科研开发经费每年按销售收入的5%比例定额提取,不足部分根据项目的需要予以追加。目前拥有研发人员158人,其中院士专家1人、博士5人、高级工程师近30人,研发团队主持完成的“自动谐振式电力滤波与连续无功率补偿混成系统”“岛屿/船舶高可靠电源系统核心技术及其应用”先后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司主导完成的“城市集约型智能配用电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华自科技:创新驱动 品质发展

  多能物联数据中心实时监控。

“海南三亚大隆一、二级站及抱古电站共8台机组,2019年8月起由华自科技提供运行发电、日常巡视、设备维护、供水调节等全面运营服务,全面实现了远程集控与无人值班;华自科技2018年10月起为广东顺德北滘项目13个泵站200余台电气设备提供维护保养、故障预防与处理、汛期24小时现场技术等服务……”

而这些都是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能物联技术应用成功的典型案例。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为水利水电、智能变配电、环保水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用户提供核心软硬件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在电站及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控制设备制造示范基地。

该公司在电站及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并在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快速布局、实现突破,先后参与南水北调、沪昆高铁、大庆油田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迄今为止已为全球40余个国家7000余厂站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近三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20余项,获授权专利253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94项,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完全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省工信厅:政策解渴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始于2011年,认定和评价的指标包括核心竞争能力和领先地位、持续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行业带动作用和自主品牌、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强应用新技术能力、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等多个方面。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复核评价一次。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湖南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省工信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总目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新产品研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了一批拥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创新企业。

持续推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制定发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并以此为平台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省工信厅每年在全省制造业领域认定20家左右技术创新成能力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予以政策支持。

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标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工信厅深入宣贯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指导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对标《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全面布局和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至今湖南已有33家企业上榜,总数居全国第7位。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李兵)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