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自贸试验区助力更高水平开放 “十四五”期间更上层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26 16: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三五”期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从4个增加至21个。“十四五”即将到来,自贸试验区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助力中国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今年前7个月,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00亿元以上,进出口额达到了2.7万亿元。18个自贸试验区面积加在一起不到全国的千分之四,但是外资占到全国的16.8%,外贸占到全国的13.5%。

这些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和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已经推广到全国。7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达到了260项,涉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都有效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有效推动了全国营商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9月,国务院发布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在原有18个自贸区的基础上新设3个自贸区,并将浙江自贸区扩区。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致力于探索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十三五”期间,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新的运行模式,为探索投资、贸易、金融、监管和人力资源新渠道创造了理想条件。事实上,自贸试验区还促进了制度创新,其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其他地方,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有助于稳定外资和外贸。作为发展经济腹地的进程的一部分,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产生了改革红利,并促进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自贸试验区还在国际规则框架下探索新型、可行的开放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和创新。它还将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相融合,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与国际合作。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包括某些经济体的反全球化势头以及新冠疫情在世界多地的蔓延。在此形势下,自贸试验区应当发挥自身功能和优势,充当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桥梁与纽带。

通过深化国内改革,中国可以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提升产业优势。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先进技术,促进创新。

也就是说,自贸试验区需要开拓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以巩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它还应当致力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以便进一步深化改革并促进下一阶段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将有助于释放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开放红利。

此外,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中国还可以深入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大发言权,并在全球协调和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严玉洁 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