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英国学者:英对华强硬,并非长期战略转向

来源:中国日报
2020-08-28 18: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中英关系在过去10年平稳前行,双方在贸易、投资、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紧密。但最近数月来,两国关系面临严峻挑战。英国学者夏添恩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指出,英方近期在香港、华为等问题上对中国发难,更大程度上是迫于当前政治压力的“权宜之计”,并不代表长期对华战略转向。两国关系不应只放在双边框架内,而更应放在全球性议程中来考虑,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仍存在合作机会。

作者: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顾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添恩(Tim Summers)

过去10年,中英关系大体来讲是积极的。

从2011年至2019年,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从200亿英镑增长到450亿英镑,进口额从410亿英镑增长到600亿英镑;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71%,英国的贸易逆差从210亿英镑减少到150亿英镑,逆差占贸易总额之比从33%降至14%。

双边投资也有所增长。英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这有力拉动了英国的就业,保护了英国企业利益——今年3月正式完成交割的河北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案就是最新例子。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然而,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在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中仍只占一小部分,因此中国在英投资所引发的巨大争议,与其实际规模相比显得很不成比例。

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从2014-2015学年的9万人增长到2018-2019学年的12万人,五年增长了35%。旅游业也有所发展,2019年中国赴英游客达100万人次,是2009年的5倍。

在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以上这些数字产生冲击,但长期潜力预计仍将保持强劲。

这一切对英国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剑桥计量经济基金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贸易、旅游和留学生为英国创造了超过1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知识产权保护到科技创新交流,中英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也提上了双边政策议程。

政治风向突变?

但最近数月来,双边关系却面临巨大挑战。

转折点发生在7月中旬,英国政府宣布,撤销1月份做出的允许华为继续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的决定。此前不久,英国政府还针对香港国安法的出台表达了强硬的反对立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必须要放在中美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来看。美国正寻求多点出击,全方位“围攻”中国,这导致了英国关于中国话题的政治风向出现变化,自2020年初以来,反华的声音越来越响。对一些英国人来说,中国已经取代脱欧,成为首要的政治话题。

所有这些都给英国制定“后脱欧时代”对华策略带来了严峻挑战。多年来,英国对华战略的核心一直是:通过加强商贸联系来促进英国经济利益;尽可能共同努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同时保护英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承认两国在人权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如今,这种策略遭到了英国一些政界人士的抨击,他们希望采取一种更类似于当前美国政府那样、更加鹰派的做法。毋庸置疑,这背后一定是美国政府在大力游说,希望英方能在政策上有这样的转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英国政府最近针对中国所作出的种种决策,需要在以上这个大背景之下看待。当前全球局势不确定性很大,因此,尽管英国上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很可能会给未来中英关系带来挑战,但它们更应被视为迫于当前政治压力的“权宜之计”,并不代表长期的战略转向。

合作机会仍在

现在的问题是,中英友谊的“小船”是否会被这些短期政治压力所掀翻?两国在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实现了互惠互利,然而在当前英国对华问题的讨论中,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双边关系已经取得的成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诸多挑战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双方持续合作,并真正能够带来效益的领域之一。

中英在制定和管理2021年全球议程方面将扮演关键角色。分别原定于今年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和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尽管因疫情影响而推迟,但相关工作对全球的未来仍至关重要。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两国领导人一致表示,双方应密切合作,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问题上引领全球共同努力。

将两国关系更多放在全球性的议程框架下,以期取得一些明确的成果,而不是仅放在双边层面进行讨论,有利于加强双边关系稳定性。政治挑战确实存在,而且目前已经在英国引起强烈的民众情绪。然而不论眼前的压力如何,中英继续发展富有成效的合作依然是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